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沈霞
[导读]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

        沈霞
        重庆市垫江县第二中学 408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一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逐渐进入高中物理老师和学生们的视野。本文即是在阐述合作探究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对于合作探究的教学优势以及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开展策略进行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合作探究;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属于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实践能力等具有很好的锻炼与提升作用。但这是从教学角度而言,如果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则会感到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倍感乏力。高中物理老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其依然采用传统平铺直述的知识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那么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开展。
    一、巧妙设置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开展高中物理实验合作探究教学时,教学老师首先需要向学生抛出合作探究的问题,而后才能引出学生合作集体探究的过程。但是,探究问题的抛出不是课堂教学的指令,而是要能够起到激发学生思维和探究欲望的作用,要让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愿意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探索答案。
    例如,在开展“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实验教学时,教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的基础上,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思。这一问题相对较为简单,属于是对后续实验探究的思维热身。作为学生而言,其也并不习惯于直接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而是喜欢由浅入深,逐步代入思维。在学生小组能够准确揭示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之后,教学老师才是引导各学生小组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大小关系,并要求给出具体的数据证明。其实,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大小关系,学生很容易的就能理解,瞬时速度既大于平均速度,又小于平均速度,而且还会等于平均速度。但是要给予证明,则有所困难,而这也正是考核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核心关键。
    二、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综合对比实验结果
在开展高中物理实验合作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教学老师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其中,所以其对学生小组思维的把握并不全面,也不精准,这对于教学老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对此,教学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小组实验的过程,然后以此作为了解学生探究思路的基础,从而将学生们的不同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和指导,以帮助学生真正深入性地理解高中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课时,教学老师自己不需要打开课本,同时也同样要求学生不要打开课本,而是先提出问题: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运动,它会呈现出怎样的速度变化规律?在抛出具体的探究问题之后,教学老师即可引导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并将小组探讨的最终思路记录在练习本上。如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问,也可以一并记录其中。在学生小组探究结束之后,教学老师再将相应的实验工具发给学生小组,引导学生小组按照探究的思路进行实践演示,以验证预估结果的正确性。因为实验的过程已经提前制定,所以实验的过程各小组可以分工开展,比如三名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一名学生进行过程记录。需要学生明白的是,其记录的不仅是实验的结果,而是客观的过程描述,这里面不要主观性地添加自己的个人意愿。在具体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教学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以了解某一部分学生们的实验思路和认知障碍,并给予其适当地指导。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结束之后,教学老师再针对学生们的知识学习探讨疑问进行教学,以此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三、加强实验结果剖析,合作探究生成知识
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点在自然科学——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同样适用。应当说,在物理知识生成以前,人们会根据生活现象进行思考,然后再通过大量物理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从中摸索规律,最终形成物理知识,比如伽利略对单摆运动规律的研究、牛顿对力的研究等,都是遵循的这一探究过程,这已然成为我们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开展“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教学时,物理老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先向学生小组发放挂有圆环的橡皮条和两个测力计,然后要求学生探索力的合成关系。这一实验过程其实是较为简单的,但是重点是考察学生对于力的合成的实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学老师可以进行巡场监督,但是不要对任何小组的学生进行指导,而是完全交由学生小组自主摸索。在学生合作探究一段时间之后,教学老师可以询问学生们的探究情况,如果学生还是无法产生思路,教学老师则可以要求学生增加实验数据,然后根据实验数据探索实验规律。如果学生已经形成思路,教学老师则可以要求学生将实验的思路、过程以及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自己进行检查,思路、过程和结果均正确的话,则为其布置新的学习任务。在所有的学生小组均得出实验探索结论之后,教学老师则需要对学生们的实验结论进行统计和整理,并将各学生小组所探求的不同结果进行黑板记录和展示,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探究。
    物理实验合作探究教学是一项较为系统的过程,其对于高中学生自身各项能力的锻炼也极具综合性。对此,高中物理老师要正确把握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正确、标准、规范的开展物理实验操作,而且还要让学生懂得其中所暗含的物理知识,深入把握其中的物理本质,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参考文献:
[1]王其阳.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8):4.
[2]王建国.浅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合作性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3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