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滨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土塘小学
摘要:小学是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小学不仅要学习相应的知识,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增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但是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自身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对世界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而道德与法治正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容易便捷,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高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习惯;道德水平;学习计划;思考能力;内心情感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施,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期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最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从而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在小学阶段,教师除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之外,更要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可以有效加强学生自身道德水平的建设,使学生能正确判别事物的好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在小学阶段自我约束能力差,在进行知识学习时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时,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相应的知识,在进行支持学习时,遇到困难时就会产生退缩的心理,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在教学期间通过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在上课时能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即使在上课遇到困难时也会迎难而上,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期间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例如,在讲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节课时,这节课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就是在讲解这节课,是可以帮助学生引用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来帮助学生对这节课进行知识的理解,比如,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等生活法律,这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讲解这些课时,先让学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所常见的生活案例,来帮助学生对这节课进行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学生能自主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这种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前通过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按照平时养成的学习习惯来进行知识学习,有效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对事物无法进行正确的判别,使学生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导致学生做出错误的决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期间讲解道德与法治这一课,在讲课之前通过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可以简单判别事物的好坏,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公民意味着什么”这节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讲述公民的含义,每个公民在国家中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在国家中的地位,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所尽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在讲这节课时,先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预习,了解课本知识的大致内容,接着教师再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教师在教学期间问学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承担哪些应尽的义务?”这样可以简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学习效果,而且教师在教学期间,通过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道德水平,提高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有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习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但是对于某些道德层面上的内容,学生还是缺乏一定的见解。教师在教学期间讲解道德与法治,这节课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能正确思考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社会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来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激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更加深刻,有助于学生对世界的探索。教师在教学期间除了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学习之外,更要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讲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节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讲述一个公民在国家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学生还处于上学阶段,对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更好的认知,教师在教学期间通过向学生讲解这节课,使学生能清晰的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学生所应该享有的权利以及自己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权利和义务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期间要让学生对这二者关系进行相应的思考,比如教师在职教学期间可以问学生:“你们作为一名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又有哪些基本义务,大家简单思考一下,二者有什么关系?”教师在教学期间,通过向学生讲解这节课的知识,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引发学生对于道德层次的思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可以有效作出自己的判断。
四、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是非常简单的,主要是学习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来进行理解,内容简单。教师在教学期间通过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上课时对知识的理解,不会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会去进行深入的思考挖掘其内涵知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深入的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道德水平的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中的重中之重,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例如,在讲授“人大代表为人民”这节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讲解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人民代表所发挥的作用。教师在学校这节课时先让学生对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思考,比如:“我国的国家机构都有哪些?他们具体有哪些作用?”让学生通过对上一节课知识的学习,来对这节课新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思考人民代表所代表的政治立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教师在讲解这节课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上一课进行简单的回忆,来延伸到课堂上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上,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成长。
五、为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简单的学科,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受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以及社会实践经历的影响,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时,不知道从何开始学起,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上下内容也没有太多的连贯性,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为学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环节中安排相应的德育知识,使学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无论是哪门课程的学习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只是难点,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可以向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是学生在学习时更加轻松容易从而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
例如,在讲授“国家机构有哪些”这节课时,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国家在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哪些机构,使学生对国家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这节课的内容较多,假如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带着学生对这节课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在上课时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教师在教学期间让学生先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预习,了解这节课的大学内容接着教师,再带着学生对这节课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会更加容易一些,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一些常见的、正确的社会现象,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才会毫不费力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的提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
学生在小学阶段内心情感单一,教师在教学期间通过讲解道德与法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可以有效加强学生道德水平的建设。教师在讲解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是通过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内心更加丰富多彩,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多样的社会情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道德与法治主要是注重学生自身道德水平的限制,教师在教学期间除了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学习之外,也要注重学生自身情感的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俱乐部深远的影响,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例如,在讲授“学会尊重”这节课时,学生在小学阶段自我意识还未觉醒,在课下学习或者是活动过程中,很容易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教师在教学期间通过向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这一节课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从而与其他学生友好相处,帮助学生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小学认识学生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期间除了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学习之外,更要注重学生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全方位成绩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期间一定要做好自己在教学环节的引导工作,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内容,来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
总而言之,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知识的学习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在教学期间一定要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在教学期间通过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能力,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学生在小学阶段,自觉性差,在进行知识学习时,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自自己的学习,从而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的提升。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教师也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静.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德法融合策略的实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01):61-63.
[2]张晓辉.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课堂的建构与探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4):53-55.
[3]张悦,张新颜.以“我”为主,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J].中小学德育,2017(08):12-14+11.
[4]张瑞.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路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