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彭盛
[导读] 现今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偏向于高素养

        彭盛
        东莞市寮步中学

        摘要:现今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偏向于高素养,对此,在初中教育中也逐渐开展德育工作。初中生多数处于叛逆期,教师的德育方法和教学引导方向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心理健康成长,对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够以高素养的基础上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以下内容将探究如何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初中德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且叛逆心理极强 ,初中德育工作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人们更希望能够通过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德育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学生也能够身心健康发展。有相关人士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开展过调查,现今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人数不断增加,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与安定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对此,教师要重点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1初中德育工作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1有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德育观
        教师在传统教学下,教师主要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水平和心理健康程度并不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合现今社会的发展。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利于让教师了解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教师传统的教学观点和德育观点有所转变,学生与教师之间也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更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以提高。
1.2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以硬性说教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对教师的说教具有强烈的反抗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良好相处,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心理健康都得不到提升。德育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贴心交流,教师对学生能够更为了解和宽容,学生也会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更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会更为自主的进行学习,更加自觉遵守班级纪律。
1.3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德育工作主要以引导学生的思想为主,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能够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进行思想引导,更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和观点,学生的心理也更加健康。


2初中德育工作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2.1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现今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要重点开展德育教育,很多教师会在教学中、日常交流中、学科知识学习中开展德育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教师可以在德育教育引导的教学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德育素养水平提高的同时,学生也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可以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并结合初中生感兴趣的社会话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以时事内容进行德育交流,学生对事件的看法和学生心理的想法也会自然而然被阐述和表达,进而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的心理思维,让学生有更为正确的心理思考方向,进而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能够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和心理健康程度都得以提高。
2.2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一方面要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另一方面更要结合实际活动开展实践教学,对此,教师在德育开展教学中可以增加课堂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自由、民主课堂中进行实践,进而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得以提升。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能够有正确的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心态,学生也能够正确对待与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进而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逐渐提升,更利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进行校园植树活动,在植树活动中学生都会积极参加,部分同学不喜欢劳动,教师可以将喜欢劳动和不喜欢劳动的两种同学划分到一个小组内共同完成植树任务,在植树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分配植树任务,各个同学之间要合作完成。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明确的认识到自己在小组内的责任和义务,学生之间也会对植树任务进行分配互相协作,进而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和心理健康程度都得以提高。
2.3加强初中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
        很多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只注重教育流程,并没有注重德育教育的成果,对此,教师在初中德育教育中要加强初中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的实效性,也利于学生德育素养水平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逐渐提高。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并利用鼓励、引导的方式对学生不正确的思想进行引导,进而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水平, 能够为学生构建高素养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今德育教育工作是初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在德育工作开展期间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创新型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和观点进行引导,在课堂中也要结合实际案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思维与观点,进而为学生未来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桂萍.如何在初中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2,(93).178-178.
[2]姚健儿.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渗透[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6,(5).70-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