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年级生开展数学诚信应考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 赵杨
[导读] 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

        赵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闽江小学校  150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要把正确做人的模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知识、热爱真理、热爱奋进的个体。小学生要懂得,自己获得一个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的成绩,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但是如果学生能在学习数学时,具备足够高尚的人格,这才是教师应该秉持的教学之道。教师应该给让学生懂得:当学生在知识上出现了问题、缺憾和短板,教师是有办法来帮助学生加以补强的;但是学生一旦存在着人格上的问题,这就是难以去除的人格污点了,教师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走向人生邪路的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诚信应考;教学策略;模式分析;教学对策

        
        小学数学教师要成为一个重视人格教育的教学者,能让更多的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之路,还能在走向人生之路的同时,化解本人的错误意识和错误思想。当应试教育的体系方兴未艾之时,教师不能让全体小学生对于数学保持着如此功利主义的思维态势,这种功利主义的思维态势对于学生的进步和提高没有丝毫的积极作用,甚至会让学生在应考时误入歧途。教师要把诚信应考的策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懂得使用正确的策略和模式去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在无人监考时也能捍卫自己的底线和人格,绝对不会因为好成绩而出卖自己的灵魂。
一、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的人格教育
正如《劝学》中所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学生的人格力量不是在骤然间得到重大的提高的,而是在慢慢努力中实现重大的发展和突破的。学生要懂得:学好数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数学基本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应该在学好数学之后,具备更加完整的人格,具备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更大的成长、发展和收获,学生又能实现更加综合的发展。
例如,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的人格教育,让学生不断地直面自我的心灵问题,用心反思,用心实现本人的提高和进步。有德无才的人是一个危险品,为了成功,为了胜利,为了好成绩而不择手段的学生注定是无法获得大家的尊重的,也无法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出一片光明地带。学生要始终把人格发展和个人的数学学习联系在一起。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光明正大、极其真诚的学科,面对着这样的学科,学生没有理由虚伪。
二、小学数学教师要制定出相关的人格培育模式
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把面向学生的人格培育视为一种原则,更要为此制定出相应的方针、策略、模式,让更多的小学生呢个用心地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实现本人的进步、发展、提高、升华,这对于学生的意义也是重大的。教师可以从心理暗示法、习惯养成法、学以致用法、自我激励法等多个方法、多个渠道、多个手段出发去帮助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能正视自己的难题和障碍,并且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人格的迈步。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着眼于未来,又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在完成具体的学习策略后,并且能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本人的人格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积累崇高的道德和美德,绝不是一件一蹴而就、易如反掌的事情,而是要倾注更多的心血、意志力,并且时刻自律才能造就的硕果。学生要懂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仅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更能让学生的人格力量也实现更大的发展。学生务必要兼顾学习能力和人格力量,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捍卫自己的心灵,强化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未来道路远走越好。
三、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地督导学生去完成诚信应试任务
小学生在正式接受了相关的诚信教育后,就应该把相关的诚信教育化为具体的、可行的行动,又能让自己的人格之光得到再一次的闪现。学生在完成期中期末考试时,即便自己处于无人监考的地区,也要用心地捍卫诚信两个字,并且也能在捍卫诚信二字的同时,让自己更加懂得:完成好学习任务,不仅仅要热爱数学,更要具备一生正气,这也是学生在未来的成绩中取得更大的成长和突破的契机和原因。学生要相信,自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数学学习者,自己也能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驱散本人的压力和阴霾,用本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去获得一个俯仰无愧的学习结果。小学生要在各式各样的考试时,分别在诚信承诺书上签字,并且又能在实际行动中捍卫自己的诺言。学生要懂得:美好的事物和伟大的视野,都离不开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学生要捍卫自己的心灵,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小学生要尤其懂得,人格是最不允许诋毁的,一个人的人格和清白一旦被诋毁,那是无可挽回的事情。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并非一件难事,只要学生能具备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真正带给学生挑战性的是诚信应考的问题。学生不能成为一个对于数学考试心怀叵测的人,不能使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获取一个看似令人骄傲的成绩。学生要把努力和奋进牢牢地记在心中,通过本人的长期的努力,实现自我的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 韩丽.提高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探索[J].学子(理论版),2015(20).
[2] 杨小伟.小学数学课堂的德育工作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