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 张凤兰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张凤兰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在现如今的环境下,依然有很多教师固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维,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在这样的课堂当中,学习氛围会变得非常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不能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当中,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对学生的全面提升有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培养小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教育界也制定了关于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标准。其中明确的要求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以便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站在教学实践的角度上看,以现实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策略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由于不适应新的教学理念而无法适应这种教学手段,导致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通常会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也会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活动,专注于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只能处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教师的灌输,然后通过机械重复的方式完成大量练习题,用近乎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活跃,不容易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学生更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导致其数学成绩明显下降。
2.课程内容过于抽象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很多教师会过多的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教师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缺少直观的展示过程,进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体系,更难以对理论、概念等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索,导致教学效果变差。
3.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下,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体,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展开。

在这样的环境下,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处在启蒙阶段,教师在课堂上不停的讲解知识,在学生的眼中看来,就像教师一个人的单独表演,导致学生缺少参与课堂的动力,因此无法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开展教学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提升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
1.从生活中汲取教学资源
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从现实生活当中寻找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任课教师在寻找教学资源时,应当注意几下几个问题:首先,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应当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贴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其次,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寻找便于理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容,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钟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寻找学生一日生活中的关键时间节点,比如学生在每天早上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出门上学,几点钟吃午饭,几点钟放学,几点钟完成作业,几点钟上床休息等。以此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回忆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时,结合教师提供的时钟模型,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再如,教师带领学生解决追及问题的过程中,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速度这一概念,教师可以用学生上学的路程和时间作为教学资源,通过询问了解学生的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等,生成一个数学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什么速度,进而解决问题。
2.借助生活案例
对于小学生来说,现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进现实生活当中的案例,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同时也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将学生引进其中,并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为了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创设情境:“老师的手中有64颗糖果,我们班级中一共有31位同学,怎样分配才能让所有同学都获得糖果,最后剩余几颗呢?”此时,由于学生学过了整数除法,学生发现,64÷31除不尽,此时,教师就能够适时的引出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当然,教师还能够为学生列举出更多生活化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感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3.设计生活化作业
教师不仅要让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将其延伸到课后,让学生能够在课后生活中同样发现数学,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之余,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的敏锐直觉。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当今环境下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只有教师充分的研究生活化教学,灵活的应用生活化教学,才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化、个性化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新时代下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 任险峰.学周刊. 2019(36)?        [2]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 杨振兴.学周刊. 201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