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怡
江苏省无锡市新洲小学
摘要: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整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音乐各课程之间的多元化合作,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多层面合作,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居高临下施教,学生被动受教。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成为阻碍学生发挥个人才智的羁绊。我们的教学宗旨应该是建立在双向交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师生的主客体关系应以教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施教者,而是助学者、辅导者。教师的意见,哪些该接受,哪些值得讨论,学生可自主选择,而不必不加思考地盲从。这一点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路
1、从学生游戏中来
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如做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在课堂上,也可以利用这些短小的口令来提醒学生纪律,譬如123,坐坐好。小嘴巴,闭闭紧等等。
2、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很多,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教师可以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
3、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未知”“后知”。如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你早》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我再黑板上画了公鸡、太阳、闹钟、风、小朋友,
一年级的小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4、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例如:要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体会过后学生再唱就不难了。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方法
1、创设情景,用情贯穿始终
《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fa”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容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让学生自读歌曲的歌词,讨论歌曲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然后找三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大鹿和猎人,伴随着歌曲录音范唱进行表演。随着歌曲速度的加快,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出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了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凶狠的“猎人”因没能找到兔子最后显得很无奈。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情景,使学生很容易的深刻理解了歌曲表现的内容。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2、创设动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在教《小红帽》一课时,我由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我启发学生:“现在我闭上眼数到十.看看大家能不能把自己变成‘小红帽’呢?”说完,我就用手捂住眼睛.开始慢慢的数数。从指缝间我在观察学生们的动作,只见他们先是议论,然后迅速取下脖子上的红领巾,把它系在头上,随着我数数的速度逐渐加快,我看到系好的同学一去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当我数完,一个个头顶红领巾的“小红帽”出现在眼前。一堂课下来“小红帽”们情绪高涨。不论是演唱还是表演都非常有感情。
3、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并讨论描述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表现春景的多媒体课件,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牛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红花绿草和辛勤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快乐的小鸟在歌唱,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的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创新
在音乐教学中把每个人的能力合为一体,组织学习小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音乐课堂中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常以四人一组为佳。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师指导下讨论、研究,互帮互学,共同切磋,相互监督,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以取得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例如合唱小组课,学生之间可建立起合作关系,一人在唱,其他人在听、在看、在想、在记录,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配合,共同提高。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会如何唱,还可以学会怎样教。同时,要求有能力的学生互相伴奏,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即兴伴奏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逐步提高处理歌曲的能力。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中建立起互相支持,互相启迪,互相沟通,互相信任的激励机制,这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工作岗位与人交往,集体协作,有明显的启示作用。
四、音乐教学与其他科目课程的合作创新
音乐教学应该是建立在人文学科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教学只有寻求跨学科的合作,才有它的广度与深度。音乐与文学、绘画、舞蹈关系最为密切,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这是众所周知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和人的感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艺术。音乐教学如果不能和聆听、感受、实践、创造联系在一起,教学就成了纸上谈兵。欣赏课《妈妈宝贝》,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可以明辨是非、懂事了。但是他们在初次聆听音乐之后只有一个反应,那就是歌曲很好听,有些同学可以讲出一点歌曲当中的歌词含义,但更大多数的不为所动。于是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我搜集全班孩子与妈妈的合照,并做成一个小视频,配上《妈妈宝贝》的音乐,在刚上课时让学生去看去听,这一次有些孩子竟然落泪了。我问为什么会流泪,孩子说是想到妈妈每天那么辛苦,我还没有好好听话,没有认真学习,感觉对不起妈妈的付出。课堂到这里全班都安静下来了,一首欢快的歌曲,其实背后有它更深层的含义。小时候,妈妈牵着我走路,以后,让我牵着妈妈的手。这一句道出了谁都会变老,道出了中华的孝道。学生光是听歌曲是不会感受到歌曲背后的意义的,所以有时候,老师要挖掘歌曲背后的深意,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将学生带入此情此景当中。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音乐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分调动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等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完成的全过程。目前在我们的各级各类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达到这一点还存在着不少客观的制约,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它给音乐教学带来的将不仅仅是方法的改变,而且还将推进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
五、总结
音乐教育归根结底是审美教育,教师应致力于通过合作与创新使真正的经典激起学生的兴趣,真正的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感悟能力。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才能造就新的人才,只要不断探索、创新,我们的音乐课堂必定能造就出一批具有全面艺术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盛娟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期刊论文]-成才之路2008(36)
[2].陈健美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期刊论文]-成才之路2008(35)
[3].于伟萍浅谈小学音乐教研话动的教学启示[期刊论文]-音乐天地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