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三中学 4236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精神素质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起高中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承担着较重的学习任务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些重担要求他们必须要具备一个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们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拥有正常正常生活的前提,如果学生们身体素质较差,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尽管体育不属于高考的考察科目,但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体魄,间接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相关教师要提高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并积极采取措施来强化他们的体质。
关键词:高中体育;强化体能;策略
引言
高中生面对着较大的升学压力,相对来说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都比较少。同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和学生并不是很重视体育教学工作,这导致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不到良好的保障。体育教师应积极为学生们争取体育锻炼时间,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来强化学生们的身体素质。相关的学生也应该正视体育锻炼,明确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
1 设置训练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高中的教学阶段,大部分教师都会采取体育锻炼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主观上的抵触导致体育锻炼的效果达不到预期标准,因而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也得不显著的提高。高中阶段的学生每天都面对着大量的学习任务和来自考试、升学的压力,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敢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更别说参与体育锻炼这种长期方能见效的活动。除此之外,体育活动效果差,教师也责无旁贷。由于体育学科在高中教育过程所占据的地位比较低,同时不受关注,所以它的发展相对滞后,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仍然停留于过去的落后状态。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教师需要对自己做出反思,并积极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接受并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创新教学课堂,使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的提高。高中阶段的学生相对好胜,对文化科目的内容比较敏感,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通过设置竞赛游戏的方式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说在开展“排球颠球”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示范正确的动作,当学生们自主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组,使其进行比赛。教师要围绕着教学内容制定出相关的比赛规则,如动作的规范性、颠球的速度等。在比赛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学生们可以组内讨论,商量战术,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在比赛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优胜组一定的奖励,同时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做出一定的评判和指导。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可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使自身的体育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促进学生们的友谊,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2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体育锻炼的强度要以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为基础,如果强度过高,那么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可能无法承受,甚至直接造成一定的损伤;如果强度过低,那么学生们的身体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体育课程失去其意义。作为体育教师,要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承受能力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及时的调整体育训练方案,使体育锻炼的价值发挥最大。比如说教师可以课堂开始之前可以对学生们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如蛙跳、俯卧撑等。这些训练内容单个来看难度不大,但是如果要同时进行,那么学生们则很难接受。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训练活动,这样才能够实现每个学生的体魄增长。
3设立考核制度,提高训练质量
适当的考核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们的体育锻炼,对他们的长足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考核制度的设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体育教师投入足够的精力。首先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间,了解学生们的各项诉求和身体情况,其次教师需要调查分析,借鉴其它学校的先进经验。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考核制度的内容有初步的判定,进而详细划分并制定出全面的考核标准。由于考核制度的存在,所以学生们会更加的重视体育锻炼,进而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考核制度和数据记录对学生们的综合情况有大致的了解,进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强化训练方案。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相关的考核要求和考核内容告知学生们,同时严格的执行方案内容,使学生们充分重视起体育训练。当项目考核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们的完成情况做出总结和指导,使学生们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发展空间,进而有方向的训练自己并增强身体素质。
4结束语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承担的任务比较重,所以时间安排的比较近,体育锻炼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状态。也正因此,体育教师要加大对体育课堂的研究力度,同时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来强化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雷向阳.高中体育教学中强化体能训练的路径探讨[J].田径,2020(5):30-31.
[2] 宗平华.浅谈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强化职业体能的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199.
[3] 赵晓希,胡良楠.高校体育训练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路径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