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问题的设置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王玉霞
[导读]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5G高频信息时代

        王玉霞
        山东省荣成市蜊江小学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步入5G高频信息时代,微信支付、支付宝云支付等已经基本取带了现金形式的交易;无人超市、无人酒店等更是在这个时代应孕而生。新生代的学生应如何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以更好地在这个时代得以生存和发展?“高阶思维”的培养成为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流因素!相信作为老师的我们对这一概念并不陌生,但究竟如何利用绘本这个载体进行主题意义引读,进而提升孩子的“高阶思维能力”呢?高阶思维需要情境启发,更需要问题引导。如果把情境比作树冠,那么问题就是树根。我们可以尝试从问题的设置与探究为切入点,架起高思维发展的桥梁。
        关键词:低阶思维  高阶思维   有效问题
        布鲁姆把问题分为低阶问题与高阶问题,低阶思维问题是指较低层次的认知,主要是指提问一些事实性的知识。高阶思维则指超越了简单的记忆和检索信息,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因此高阶思维问题应是提问如何解决问题、评价、引发创新等。
        根据布鲁姆对于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的认定范畴,我们可以从低阶问题出发逐渐过渡到分析、评价、创造性的高阶问题。以《Gran is cross》为例, 创设螺旋递进的问题链,构建高思维发展的路径。
         一、投放低阶问题,共进主题语境,创设思维场。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通过创设与文本相关联的主题语境,激活学生大脑中与主题相关的经验、原有认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创建思维场。
         课初以自由交谈的形式,提出低阶问题“Do you go to visit your Grandma and Grandpa at the weekend?”引导学生进入与绘本主题类似的情境中。再由We bring some fruit for Gran. What about you?自然引出看望奶奶必然谈及的话题—为长辈们带什么,不仅激活了思维的原点,同时又为思维发展的畅通消灭几个新词障碍。
        二、研读封面信息,激活探求欲望,启动思维钮。
         观察是人类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观察力的培养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故事起始阶段,通过观察研读封面信息,提出低阶问题“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了解故事主要角色,知道作者、绘画者和出版社和题目,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根据题目-Gran is cross,询问学生What do you want to know?学生心中就会很多问题如:“Why is Gran cross?”、“Who made Gran cross?”;参照题目和角色,抛出高阶问题Can you guess-Why Gran is cross?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自己预测奶奶生气的各种原因。
         三、尝试多线并联,创设关联问题,编织思维网。
         通过挖掘和建立故事前后之间的联系,将故事通过一条背景线、发展线、情感变化线等依次串联起来,同时再将多线并联,创设与读者相关联的问题,引发读者深层次体会,触发思维的碰撞,为高思维的发展编制了关联的网。
         本故事中创设了多条线路。

由低阶思维问题触发的场景线、情感线、故事发展线、结合自身经历的关联线,三个不同的场景下询问学生“Where is Gran?”、“Are they happy?”、“Who is unhappy?”等,学生通过这些低阶问题了解故事的背景,三个背景依次是“门口台阶-奶奶家-门口台阶”;同时体会了在不同场景下每个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在关联的情境中抛出高阶分析问题“Why are your grandparents on the doorway?”、“How do you solve it?”等,联想到读者自身,他们去看望长辈时,长辈在哪里等候,在家里做了什么,离开时长辈又在哪里目送,为什么他们会在你到达之前或离开时都会在门口?在故事发展线中关联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类似撒果汁情况发生,爸妈感到生气后,你们如何处理自己的失误。学生们在多线并联的网络里,提升了高阶思维力。
         四、突围洋葱问题,共寻冲突之谜,优化解问力。
         我们知道高阶思维能力主要指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素养和协作能力。而高阶思维问题则是提问如何解决问题、评价、引发创新等。
         读中环节,通过提出低阶事实性问题“What do Fred and Flick bring for Gran?”了解故事主人公带了什么样礼物看望奶奶;通过低阶理解性问题“Why is Gran cross?”找出奶奶生气的原因;通过高阶创造性问题“If you were Fred or Flick, What would you do to make Gran happy again?”学生通过分析哪些事情可以帮助奶奶重新开心起来,能够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推送追击问题,品味主题内涵,提升思维力。
         追问是指学生在解答教师预设的问题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有针对性地二次提问。教学中我们进行二次提问或多次提问可再次或多次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思考。
         读后环节,在了解整个故事之后抛出高阶批判性问“The twins made Gran cross, but why is Gran happy at last?”学生经过分析自然概括出主题背后的意义之一:空余时间还是要多看望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If Fred still took the frog to visit Gran, What would he do with the frog?”实现跨文化意识,既可以让Fred带着自己喜欢的小青蛙去看望奶奶,又不会让青蛙做一些调皮的事,他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们按下发散思维按钮,积极帮助Fred想出可行性方法,可以把小青蛙放在盛满水的瓶子里或者给有小孔的箱子里等,再次提升了了学生的高阶思维--问题解决能力。
         有效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连串的具有逻辑性的问题和适时追问,能在无形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开放性问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故事情节。因此我们既要通过设计低层次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又要通过设计高层次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立体式的思维训练。
         课堂是个“黑箱”,充满神奇与未知,教学永远有遗憾,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我们将继续提高研课能力,创新教学方法,让英语绘本悦读越美。继续努力前行,去播撒和呵护这样的美。让绘本阅读的魅力随着思维的点燃勃勃生长,让英语课堂生成闪闪发亮。
         参考文献:
         [1]李莉蔓.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提高课堂提问思维层次[J].智力,2020(02):57-58.
         [2]孔琦.语言和思维能力共进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初探[J].现代教学,2017(09):43-45.
         [3]邱若颖.高阶思维培养视角下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活动设计[J].新课程导学,2016(30):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