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海晶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财商是21 世纪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2016 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组织召开了“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研讨会”,从教育部到国内外专家教授等近百人参会,他们共同研讨财经素养教育的政策倡导和实施创新等问题,给了我们很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综合与实践的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文以北京版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设计银行存款》为例,教材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百分数的认识、如何求利息等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有2万元人民币,怎么存起来获得利息最多”。在《标准》的导向之下,我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中的理财要素,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梳理和创造,研发了“我是小小理财师”项目学习课程,将银行存款利息计算的知识本位的目标拓展到理财意识、理财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生当前理财现状的调查分析
课前,老师采用街头采访和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当前学生的理财现状。本研究调查以小学六年级学生为对象,采访学生12名,发放问卷248份,回收有效问卷231份。
关于“每年的压岁钱有多少”调查结果见图1,200-1000元的有25人,1000-5000元的有53人,5000-10000元的有86人,10000元以上的有67人。
图1 你每年的压岁钱有多少
关于“你的零花钱去向”调查结果见图2,“交给父母保管”占45.1%,“购买书籍文具”占19.61%,“存在银行做理财”占17.65%,“购买零食或玩具”占7.19%,其它占10.46%。根据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同学没有自由支配和管理压岁钱的空间,仅有不到20%的同学有理财的意识。
.png)
图2 你的零花钱去向
二、理财培养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课上老师提出问题“你认为自己有管理和支配压岁钱的权利吗?”,同学们各抒己见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持正方观点的理由有“比尔盖茨能成为世界首富很重要的原因是犹太族从小就很重视理财教育”、“自己支配可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多接触钱财才能在面对诱惑时不上当受骗”;持反方观点的理由有“自己对钱没有概念”、“懒得打理”、“当前自己会经受不住诱惑,可能被骗或者送人”。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反映出小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另外,在西方国家,儿童在三岁时,家长就会让儿童接受一些简单的理财知识和技能。可见咱们国家的儿童和国外的儿童早已经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了。[1]因此,对当代我国的小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就显得尤为紧迫。
三、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理财
基于理财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老师继续追问“你认为自己管理和支配压岁钱,应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储备?”,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对钱有基本概念,珍惜钱财”,有的学生认为“得学会节制和珍惜”,还有的学生认为“得学好数学,因为要计算”……老师将学生的想法归纳为既要树立理财的意识,还要具备关于理财的常识,同时还要掌握理财的相关技能。
1.树立理财的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老师呈现了绘本故事《三只杯》,这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创作的图书,讲述的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三只破旧的咖啡杯。一开始,小男孩看到这份礼物,感到失望和迷惑不解。接着,他的父母拿出礼物的第二部分——给小男孩的人生第一份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在父母的建议和帮助下,小男孩把零花钱按照自己的意愿分放在三只杯子中——一只杯子用来存钱;一只杯子用来消费;另一只杯子的钱用作帮助别人时使用。通过时间的积累,钱慢慢变多,父母又引导他如何去合理使用这三只杯子里的钱。“储蓄杯”中的钱放到银行或者去投资理财,“安全”且“增值”;“消费杯”中的钱用来买自己喜欢和需要的东西。“爱心杯”里的钱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随着男孩长大,三只杯子里面的钱越来越多,能做的事也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男孩收获了成就感,责任感和爱心荣誉感,这一切都带给他受益一生的影响。
原来,把自己的钱财分为储蓄、消费、献爱心三部分,既可以让钱增值,还能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又能帮助到他人。
2.了解理财的常识
关于理财的常识,老师提供了一些议题,议题包括各种理财方式的利弊分析,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各大银行的介绍、区别联系以及业务办理;银行存款有哪些方式、简要介绍并调查各自的年利率。确定研究议题后要进行小组内分工,共同制定研究计划、设定预期成果并列出每个议题需要的资源和工具,完成表1并汇报研究成果。
表1 小组研究计划表
以“各种理财方式的利弊分析”为例,小组的研究成果以PPT的方式呈现,简要介绍了银行存款、基金、股票、互联网理财产品等理财方式的特点和利弊,图文并茂并附以生动形象的例子,不仅了解了关于众多理财方式的常识,更在此过程中掌握了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3.掌握理财的技能
“设计银行存款”在教材中的知识本位目标是通过计算利息,寻求收益最高的银行存款方案。我们的课程设计既要基于此,同时又要高于此目标。为了知识目标的落实,老师从各种理财方式中聚焦到最常用的理财方式——银行存款。老师抛出问题“假如你有1万元压岁钱,定期存三年,怎样存才能收益最大?”问题抛出后,重要的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首先,学生先确定共有几种存款方式,有直接存3年、先存2年再存1年、先存1年再存2年、1年1年地存,并预估哪种存款方式的利息最高,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下一步计算的热情;然后,小组分工合作计算,每人计算一种方式汇总最终结果;其次,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采取哪种存款方式做出选择并说出理由。
在此教学过程中,既巩固了利息计算的方法,同时又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引导。这也是生活中理财所必备的技能,既要正确的计算,又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优选择。
四、达成共识:合理分配,寻求平衡
在整个课程实践活动中,学生逐渐达成共识,对钱财的管理和支配要在储蓄、消费和献爱心三者之间寻求一种比例的平衡。
1.学会储蓄,积累财富
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的学生建立了自己的“小银行”,不断积累原财富,这是非常好的理财方法。学生只有具有不断积累财富的能力,才能思考后续如何进行投资,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小银行”的建立,可以鼓励学生建立储蓄的意识。我们建议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办一张储蓄卡,平时将自己积累的零用钱存进去,不断凑整,在不必要时,不要随便动用卡里的钱。学生感受到“小银行”的“甜头”中学会储蓄,学会原始积累,长期坚持,培养自己的储蓄意识和理财能力。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家长可以带孩子到银行参观,指导孩子在银行开户。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可引导孩子用压岁钱参与买保险、买基金、炒股票等理财活动等。
2.开源节流,理性消费
课堂中,老师问道“你的零花钱主要用于哪些方面的消费?”有的同学回答“买零食和玩具”,有的学生回答“买书籍和学习用品”,有的同学回答“网络上游戏或综艺充会员”,还有的同学回答“充当自己的餐费”……老师追问“你认为哪些是不必要的消费?”经过交流讨论,学生基本形成了正确的消费观。
首先,了解家庭收支情况,对金钱有基本的概念,感受金钱的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其次,量入为出,避免攀比,让学生学会判断哪些商品是必须品,哪些商品可买可不买,不要过度盲目消费,浪费金钱。在消费前,对自己的财富进行规划,做好预算,哪些是必要的支出,哪些是非必要的支出,列好清单,不要随意或盲目购物。
最后,比较价格,科学购物,如果买自己想要的必需品,就需要货比三家,进行商品品质与价格的对比,选择品质相同却价格便宜的商品。要有购买打折商品的意识,不要不思不想,不要豪气出手。
3.奉献爱心,让钱发光
调查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爱心,比如向贫困山
区捐书、通过水滴筹帮助遇到困难的身边人或者路边帮助过残疾人;还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很想帮助他人,但是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在学生的要求下,我们学校会负责联系可靠的待资助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拿出来自己压岁钱中的一部分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学生表示“如果能帮助到别人,我宁愿戒掉游戏,宁愿少吃零食”,还有的学生表示“一想到自己的同龄人会因为自己的帮助改变他的未来就会有满满的幸福感”,这难道不就是我们课程的意义吗?
课程结束时,我们让学生对自己1万元的压岁钱进行具体分配,完成图3中的压岁钱分配方案学习单,写出储蓄杯、消费杯和爱心杯的分配比例,以及每个杯子中压岁钱的具体落实,并思考各自分配的意义和价值。
.png)
图3 压岁钱分配方案学习单
分享展示自己的压岁钱分配方案后,学生相互评价,并在课后完善调整自己的方案,并以数学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学生投票评选出最优方案就会成为“理财小达人”,这是本课程的表现性任务,也是课程的评价方式。
我们既不做不懂生活的“守财奴”,也不做入不敷出的“月光族”,既要会管钱,也要会用钱,同时还要让钱帮助到更多的人。分配自己钱财时要在储蓄、消费和献爱心三者之间合理分配,寻求一种平衡。
五、结语
据儿童专家研究认为,孩子越早接触钱,越早学会理财,成人后也就越会积累财富,设计人生。[2]合理支配收入,还能让孩子从一些细微之处发现价值与机会,从中学习到如何做出合理的选择,比如如何承担责任、接受风险,如何平衡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会规划、学会担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
因此,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之下,我们应充分挖掘国家课程中的理财元素, 通过各学科渗透,以及在跨学科的教育活动中进行理财教育。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可以开展货币认识与购物实践教学,可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商店或者摊位老板,进行财务预算,模拟进货、卖货,并通过记账形式树立收支概念等。任重而道远,理财教育应该是点滴渗透而且是持续长久的。
参考文献:
[1]代云.基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小学生理财素养的研究[J].财经智库,2019(02):49.
[2]孙瑞平.关于小学生零用钱之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8):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