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具助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王家兴
[导读]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王家兴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摘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可见,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当前科学课堂,仍然存在一些形式多余,实验器材老旧,实效性不强。实践证明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具,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创新的教具有利于孩子提高学习兴趣;重视探究活动,改进教具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热情等几方面进行改进有助于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科学探究    自制教具    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理念指导下,新的科学技术的辅助下让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具、挂图、卡片等多种手段,游戏、故事、实验操作、媒体渲染等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极大地丰富了科学课堂。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器材的质量、设备陈旧等问题,学生实验后也未能得出理想的结论。
        一、组建小组,合理的分工合作。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中心,科学的探究学习需要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在实验时,学生争抢器材,一言堂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分组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意愿有所了解,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组建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合理的分工,实验时各司其职。另外,在给学生分组时教师要对现有的资源有所了解,如教学环境,几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的位置如何安排,实验材料的数量。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提高课堂实验的的效率。
        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中,课前对原有的教具进行改进,让实验更贴近真实的现象,所以在实验时需要发出声源,操作模型,观察和记录的同学。为了让实验能够高效的完成实验,我将每个小组都要设立组长、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就由小组成员每人承担一样。在实际教学中证明合理的分工和作有助于学生科学处理各种信息和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问题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要注意的是在日常教学中这些角色分工不要长期固定,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使每个成员的综合能力通过这种角色的轮换都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总结环节中,让几个同学分别模拟耳朵中的各个部位,利用小组合作玩游戏的方法来复习今天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在游戏当中也需要同学之间的配合。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形象的认识到耳朵中各部位的作用与关系。让学生真正的能够在学习中学有所得的同时又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乐趣。
        二、重视探究活动,改进教具化抽象为形象
        实验探究活动以其独特的自身特点和魅力吸引着学生,让他们主动的走进神奇的科学殿堂之中,在这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通过整个探究活动学生也能从中锻炼口才、动脑、动手能力,提高探究和创新意识。因此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是无法替代的。实验探究是一种学生解开科学秘密的手段,如果再教学中有合适的教具的辅助学生就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探究,把抽象的现象转化为形象的。


        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中,第一次使用课本上的方法——气球皮蒙在玻璃瓶口上,并在气球皮上放一些纸的碎屑,利用敲击后的音叉靠近气球皮观察到纸屑在跳动,这种方法似乎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了“鼓膜”的作用。但是在这个实验中由于学生的操作不当,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有时候学生会把敲击后的音叉触碰到气球皮,让学生误以为我们的鼓膜也是这样一个比较有弹性的可触碰的东西。我通过制作教具,通过模拟耳道和鼓膜,由于竖直放置的“鼓膜”上无法放碎纸屑,所以我利用了观察反射光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验时学生非常的清楚,声音是由耳道传入,引起“鼓膜”振动从而引发反射光的晃动。在生活中,利用镜子的转动让反射光变动的现象,学生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将这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运用到我的教具当中,学生在实验中也就很容易明白光在晃动说明“鼓膜”因为接收到声音而振动起来了。学生在这个有趣的实验中可以很好的观察到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也从中得到了乐趣。
        三、适时评价,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热情
        科学学习是对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对科学学习有热情、有兴趣。在教学当中我们要对学生适时评价,评价不能只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记录的分析,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随时进行反馈与矫正。对于科学教学的评价应该坚持以评集体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在课堂中教师除了利用语言上的给予学生激励以外,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翘起的大 拇指、一次不经意的摸头,对学生来说,都是无价的表扬,都是一种激励。另外,学生自评、互评的效果也是相当有效的,对于小组探究实验时每个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一起合作,出色的完成了实验,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自己进步了,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找到努力的方向。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关注,学生更需要,只要我们给学生多一些关注就会使他更加有信心,进步的更快,更加有兴趣的学习,探究能力也会逐步的得到提高。课堂中的实验也就自然更加有实效了。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中,有个学生很想知道鼓膜之后声音又是怎样被大脑分析出来的呢?由于时间和知识的局限,我当时给他评价“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没想到过了一周那位同学下课后再次和我聊起这个问题,并告诉他所查阅到的相关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因为老师的表扬高兴很久,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吝啬表扬,给学生多一些表扬,学生会给你多一些精彩。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课堂因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中我也遇到了这种情况,有些小组还没开始实验器材就弄坏了。后来我发现学生有一种榜样效应,当我发现一组同学很有秩序的等待着老师的指令时,立刻对改组成员进行表扬,其他组的同学看到了便马上停下来向改组同学学习,于是,我对他们追加表扬。实验时亦是如此,经过几次之后学生也明白了,遵守纪律在课堂上不仅会得到表扬,还有更多的时间去使用器材进行实验。学生对科学学习也更加充满热情,课堂实验的效率也会跟着提高,得到的结论也会更加的真实有效。
        四、结语
        身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除了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下有趣实用的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精心呵护青少年在科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积极开展科技创造发明活动,树立典型,给予表扬和奖励,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探索、想象、质疑、发挥,拓展他们的思路;让学生各显其能,积极动脑动手,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邱宁宁.浅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性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4):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