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孙英芹
[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是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瑰宝。

        孙英芹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西山联校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是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非常大的价值与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来讲是一种传承。而在小学教学中就开始实施传统文化的教育,可想而知,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起来。这种意识和精神,应该从小开始培养。本文将主要探讨实施小学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
        【关键词】小学教学;传统文化;实施
        【正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民族建设,精神建设。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宣扬的道德以及一些美好的品质,都需要后人来继承和发扬。可以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并且拥有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而这些应该从小贯彻,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本文将主要分析小学教学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以及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小学教学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等问题。
        一、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
        1.1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有时代的烙印。需要也值得学生去传承和发扬。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同时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给学生的生活增添了一些色彩。在古时,一些教育的书物提现出了很强的实用性。这些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些参考和价值。文化二字意义匪浅。
        1.2传统文化塑造人格
        教师应当做到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合格公民。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民族自豪感。不仅对家庭,对社会,更是对生命个体,感到十分尊敬以及有责任心。学会自律,自立和自强,拥有强烈的自信。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以及对自我行为的认知与感应。与此同时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用情感来调动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在四年级《老吾老幼吾幼》一课中,教师应重点强调要尊重老人,爱护小孩子的道理,让这种思维模式从小树立起来。
        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1完善学生心理
        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学生的人格塑造是漫长的过程,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的宝藏。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教学资源,以简易的方式从学生的接受进行教学,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人格养成。
        2.2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传统文化中,一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会引导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明理学道”这一单元中说到《己不欲 勿施人》中,都含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劝诫学生要好好学习,学以为己。古人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要比现代看的重中之重,更加深刻和丰富。传统文化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持久性强。
        2.3.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参与
        众所周知,在古时有很多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论述。传统文化教育用礼仪规范来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用圣人言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例如,在《远名利 重气节》一课中教会学生要淡泊名利,注重精神与品质。这帮助学生在人情世故和为人处世上提供了理论知识。这种思考方式的培养,能够将稳定人的贪婪与野性。从长远打算计划,站在大局上考虑问题和看待问题。能够从学生自身想到家庭想到社会想到国家。所以,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变得更有担当和更有责任感。
        三、如何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3.1深入理解传统文化
        加强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认真学习和领悟透彻。了解和深入理解到文化的精髓。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和最终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价值民族性和时代性。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2培养学生思想
        加强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以最简易的方式方法教会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3调动学生积极性
        加强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主动性。以小故事的方式来使学生接受深刻的传统文化道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到生活当中去,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例如《报以德 勿报怨》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运动理论知识来告诉学生别人给予你帮助,你要知恩图报,回馈对方。而不是一味的只会抱怨事事不顺心,应该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结束语】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在管理学生中发现每一个细节来与优秀传统文化想结合,来顺应中国文化特点,努力将中小学生培养成传承中华文明的接班人。我们的国家想要繁荣昌盛,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与推动,而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关键一步。青少年作为民族的希望,理应承担起继承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给全世界。
        【参考文献】[1]刘丽敏.小学思想品德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演变[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6):116-120.
        [2]杜霞,魏思雨.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6):7-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