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岐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四实验小学
质疑解惑课这一课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质疑解惑能力。之所以进行质疑解惑的研究,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主动积极的思维,有所感悟和思考,需要学生具备质疑解惑的能力。质疑解惑的能力对于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理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对学生未来在阅读时能够带着思考去深入研读文本,而不是走马观花。
一、质疑解惑课概述
顾名思义,质疑是提出问题,解惑是解答疑惑、解决问题。而质疑解惑课正是锻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型。它是在学生课外阅读时能对不同类型作品的题目、封面、目录、题材、文本内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思想情感等方面产生疑惑。在课上通过查阅、研读文本、联系上下文、自主合作探究、结合实际、教师点拨的方式达到解惑的目的。
二、质疑解惑课结构框架
第一步:发现问题。学生精读作品,在阅读时记录发现的问题。由于中年级学生质疑能力不是很强,首先要告知学生依托文本提问题,告知学生从哪些方面质疑,比如:题目、封面、目录、题材、插画、文本内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思想情感等方面。教给学生质疑的方向,学生能够提出很多高质量具有探讨意义的问题。
第二步:文本质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课上开篇即对文本的封面、目录、文本形式、写作背景、作者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质疑。学生对文本有了全面的基础了解,为下一步学生对文本内容质疑打下基础。
第三步:生质疑。老师课下收集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的有关题材、文本内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思想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并选取有研讨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通过研读文本以及交流讨论的方式解答疑惑。在本环节中首先所提问题需针对文本而言,老师在收集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过于浅显的问题,在课下反馈给学生,在课上不予集中解决。其次老师在呈现学生的问题时应由易到难,由浅及深。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又能顺利的推进课堂进程,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文本。
第四步:师质疑。这一步骤在生质疑的基础上进行。教师所提的质疑是针对整个文本内容的升华,在思想上具有拔高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老师所提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应该恰当地把握一个度。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用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经验去提问题,否则学生无法解决问题,达不到升华思想的目的。让学生可以“蹦一蹦摘到桃”,使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解决问题。其次,还要在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给予学生一个支架,指导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老师的引导下会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五步:总结方法。总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综合生质疑和师质疑的内容用简短的话语对本节课所用得到的质疑方法简单总结。第二部分是激励引导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大胆质疑,带着问题去阅读。
三、不同体裁作品质疑解惑可选用的方法
(一)题目的质疑解惑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一本书的题目就是这本书的眼睛,题目反映了整本书的内容或意义。我们要鼓励学生从文本的题目入手进行质疑,透过题目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猜想这部作品的内容,透过题目提出问题,可以在导入时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质疑贯穿整个课堂。在教学《一只想飞的猫》时,提出问题“你见过的猫会飞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会回答“不会,”由此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童话的神奇所在。在教学《三国演义》时,引导学生思考“演义是什么”。
导入即开始质疑,在解答这一问题时可以请学生查阅工具书或者联系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最后老师总结。
(二)目录的质疑解惑
在阅读中,题目会激发出对文本的好奇,往往会指引我们去翻看目录。目录呈现的整本书的框架,它概括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对目录的质疑和猜想同样能激发起阅读者的阅读兴趣。目录对于长篇小说尤为重要,在教学《三国演义》时,生质疑环节,学生根据目录提出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他打了败仗吗?”“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擒孟获?”在这一环节需要学生联系文章内容去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在教学《亲爱的汉修先生》时,老师提出问题“观察目录,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注意到目录由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给亲爱的汉修先生”一种是“鲍雷伊的日记”。学生有这一发现后,请学生随意翻开两种形式的任意一篇文章,复习书信和日记的格式,学习课外阅读也可以巩固课内的知识点。
(三)文本的质疑解惑
质疑文本是学生在品读文本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此课型中,所提问题要依托文本。无论是生质疑环节呈现的问题还是师质疑环节呈现的问题都需要有据可依,使学生能够通过研读文本、交流讨论等形式将疑惑解答。在教学《一只想飞的猫》时,生质疑环节的问题一环扣一环, “这只猫为什么想飞?”“ 这只猫最后能不能飞?”“这只猫不仅吹牛自己抓耗子很厉害,他还怎么吹牛的?”“ 猫为什么要睡觉?”“猫为什么不参加大扫除?”“ 猫为什么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每一个问题都可以用研读文本内容的方式来指生解答。(四)人物的质疑解惑
无论小说还是童话,人物是贯穿整本书的灵魂所在。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决定了这个人的行为,所以要解决人物性格这一问题需要联系整本书去分析这个人物的行为,点拨学生从人物行为中归纳人物的特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在教学《一只想飞的猫》,学生提出的“这是一只怎样的猫?”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综合生质疑环节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只顽皮、淘气、骄傲自大、好逸恶劳、不学习、爱慕虚荣的猫。
(五)故事情节的质疑解惑
一个好的故事情节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复述故事情节,但是针对故事情节质疑还需要老师的帮助。故事情节的质疑是在师质疑环节呈现的,如教学《三国演义》时,从几个主要战争发展的顺序变化中质疑,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到夷陵之战,这几个最主要的战争当中都是用了同样的计谋——火攻。以上几大战役都是以火攻取胜,为什么作战双方在部署方案的时候没有想到对方可用火攻从而做好防备呢?这个问题的解决先由同桌讨论,之后老师点拨带领学生梳理出几大战役的顺序,了解各个人物特点,结合“天时”、“地利”、“人和”及社会背景来解答问题。
(六)思想感情的质疑解惑
古人作山水诗是表达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今人欢唱赞歌是传达赞美之情。作者写一本书必有写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目前中年级学生对于思想感情的理解来看,体会不深。对思想感情方面的质疑需要老师来提问,并通过引领学生回忆作品去升华提炼。如教学《一只想飞的猫》时,师质疑“结合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回想这只猫的性格特点,四人小组讨论,最后老师总结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
通过课题的研究初步构建了有效的课外阅读质疑解惑课教学模式。学生初步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学会了部分质疑解惑的方法,有利于课内阅读的学习。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质疑解惑课还有待探索,作为老师要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不断地完善课外阅读质疑解惑的方法,为学生形成质疑解惑的好习惯而努力。
本文系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之《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质疑解惑课型的探究与建构》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2019DZZD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