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问题化教学的应用与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聂景才
[导读] “问题化学习”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

        聂景才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店子镇高崖小学
        摘要:“问题化学习”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中的关键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以主要问题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旨在正确引导学生用自主、协作、研究等学习方法来化解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病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逐步引导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并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本文主要探索问题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运用方式与实践策略,以期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可借鉴帮助。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课堂教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据此,教师应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学的特点,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他们开展自主阅读,使学生敢于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开拓精神,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体作用,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实现,事实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着学生一起解决学习中面对的问题,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在导入环节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尤其重要,一次生动的导入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设计出形式多样的问题导入方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后的有效思考。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这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这样设计了教学计划:首先引导学生赏析微课,边看边体会,想一想这样的微课中的画面会让学生产生什么体验呢?什么是你想对教师和同学说的?然后,播放了一段小学六年级学生日常生活的小视频,每个学生都津津有味地观看了视频中的课堂学习、日常生活、主题活动等内容。本节导课的设计方案,是根据学生在微课教学中看到画面的一些想法,来引出本节课教学的关键问题——如何在回忆的基础上表达出感情。在课堂导读部分,教师运用迎合本节课主题风格的导语,应保证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又能使学生享受到亲临其境的美感。导语叙述的目的,应该是以教学内容为基本的,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某一部分,导入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能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建构出学生意想不到的情景。

由此可看出,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方案时,不需过多地添加情感色彩,也不需转变成说话或抒情的语言表达方式,而是要尽可能地体现画面感,这样一俩,学生的语言表达就能够得到提升,一堂精心设计的导学,对于引导学生开展后续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提出多样化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笔者在开展问题化学习的过程发现,同一班集体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良莠不齐,往往出现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扩展性问题难以理解的问题。想要提高问题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既要解决学生“吃不饱”的问题,又要关注后进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阻碍,按照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语文学习中的困难之处,从而使学生能够不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获得专业知识的创造能力的同步提高。为了让班级中各个学习阶层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够所收获,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多样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达到多样化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够让班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比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时,问题1:通读本文,找出该文的中心句,这个问题的难度系数为一颗星。问题2:通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这篇文章中,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注释在旁边。这题的难度系数为二星。问题3:熟读课文,做好注解后再模仿课文内容进行仿写,要采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这个问题的难度系数为三星。在向学生展示完问题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不同难度系数的问题进行探究,选择相同难度问题的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结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又在学生开展沟通的过程中,让他们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帮助学生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习的实际效果最大化。
三、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问题
    教育现代化,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地、深入地运用于教育行业,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它以信息科学技术为基础,将教育现代化转变为开放、共享、互动、合作的智慧课堂。尤其适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将与本节课的知识通过电子屏幕的方式记性展示,能够增加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拓展相关的材料,在引导学生品鉴句子时,教师可以打开相应的文件夹或PPT课件进行展示,这样一来,语文课堂就变成了一个开放、共享、互动的智慧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作为塑造新一代社会主义基本建设英才的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开拓创新,紧密联系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的大潮,并在具体工作中多方面加以有效运用,通过开展问题化教学增加学生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精神,锻炼学生敢于直面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法的决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塑造大批的英才。

        参考文献:
[1]刘振虹.小学作文问题化教学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18):46.
[2]陆丽.问题化教学建构高效小学语文课堂[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