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教学下的小学数学策略方式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曹玉红
[导读]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各阶段教育中稳固推进

        曹玉红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摩配经济产业园区阜草中心校    065900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各阶段教育中稳固推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活跃度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教师当前所研究的课题。同时,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中。而游戏教学是将游戏与教育相结合,通过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轻松愉快的学习场景,带动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本文就对小学数学运用游戏教学的策略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小学学习中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学习数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但是,当前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当堂的教学目标,会使用传统的“教授法”和“灌输法”,这样枯燥、乏味的学习体验,并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所以,相比这样的学习方式来说,趣味的游戏更适合当前学生的学习心理。将游戏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说,能够转变学生的惯性思维,让学生在游戏的体验中,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对此,如何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就成当前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运用白板开展游戏
新时代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让更多的人开始注意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融合。电子交互白板是科学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产品,可以带来生动的体验,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电子交互白板,为学生开展游戏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提高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以及学生口算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电子交互游戏。在游戏开展之前,教师将相应的游戏规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游戏规则:教师运用电子交互软件,按照随机的选取方式,随机点名,选出几位学生。然后,让学生按照顺序站到屏幕的两侧。这个时候,屏幕中会出现随机的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并写到屏幕中。每次两个人进行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看谁答队的问题多,即可获得胜利。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都想在游戏中获得不错的成绩,也会认真完成相应的练习。通过运用电子交互白板让学生进行游戏比赛,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并且在紧张的比赛中,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有效提升,对知识的记忆效果更好,相应的,还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设计动手操作游戏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习者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但是,小学学生的年龄小、抽象理解能力不高,在面对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难免会造成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导致解题正确率不高、学生学习动力下降的情况。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主要依靠对物体的直观感受来体会相应的知识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动手操作游戏,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体会抽象数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操作数学游戏中,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一)”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时候,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需要学生经历“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等过程,进而培养学生图形观察能力、想象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完这节课后,对这部分的数学内容的理解还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在实际中进行有效运用。所以,为了让学生对旋转有更深的掌握,教师为学生设计动手操作游戏,“自制陀螺”,让学生在游戏娱乐中,体会旋转的含义。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将道具分给学生,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与理解,制作一个陀螺。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想一想,将火柴棍放在陀螺的哪里,才能让陀螺旋转的更稳?”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就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思考与探究。最后,可以让学生将设计的内容展示给其他学生,进行评比。通过设计动手操作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加入学习活动中,提升课堂参与率。同时,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开展小组竞赛游戏
小组竞赛游戏的开展,是按照一定的人数比例,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比拼的一种游戏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会积极的进行自我思考,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学生的思想进行融入,实现思想之间的相互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并且,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励也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小组竞赛游戏,让学生在竞赛游戏中,培养竞争意识,进而提升记忆效果。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为学生组织“看谁算的准”的竞赛游戏。游戏开展之前,教师进行小组分配,并讲解游戏规则,教师随机说出几组混合运算,看看哪位学生谁能先回答,回答正确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反之,回答错误就会被淘汰。为学生开展小组竞赛游戏后,学生都会跃跃欲试,想要表现自己。运用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提升以及学习效果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将游戏教学设计到小学数学课程中,让学生兴趣得到有效发展,加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更高,记忆效果更强。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具有趣味、生动的游戏开展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体验中,丰富自己对学科的情感,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嫦梅.小学数学如何实现游戏化教学[J].小学生(下旬刊),2017(08):29.
[2]吴小菊.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2):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