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高文涛
[导读] 众所周知,兴趣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

        高文涛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  
        众所周知,兴趣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并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很有必要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工作这么长时间以来老教师对我的指导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自身体验,我认为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从以下三大方面入手:
        一、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的理论中我们知道,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会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孩子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
        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探索了以下五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某一节数学课中,我会按照学习的需要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深思理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 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我还会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比如:各个小组间的竞争,同小组内成员间的竞争。在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推动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3、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记得在学习到概率这一节的时候,我设置了游戏性情境,做了一个击鼓传花的小游戏,让同学来思考花停在每一位同学处的概率,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4、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我也尝试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我深深体会到这种创设故事性情境的方法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5、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我组织了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环节,让学生对一些猜测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从而验证学生的猜想,这种情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二、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
        我们知道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我尝试运用了以下三种途径来激发学生们的自学兴趣:
        1、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策略。在自学的过程中,我跟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出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我还会出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通过上学期的长期坚持,我发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时候我还会将这种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预习,我发现这样做不仅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还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
        2、试着看懂例题,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试做“做一做”。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
        3、寻找生活数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预习时我让学生必须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三、指导课堂合作交流,培养合作兴趣
        除了运用以上两个大的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非常注重学生合作交流兴趣的培养,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创新运用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
        1、创设合作的机会。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比如,教学“步测、目测”时,我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考虑到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数步数,测量效果不理想,我又布置两人一组,一个人走一个人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在我看来,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合作的兴趣。
        2、形成合作的习惯。有了合作的需要,我还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我还建立了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在日常教学中,我还会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作用---共同提高。
        3、提高合作的效果。因为我深知,老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我会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作用”。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优秀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总之,这些途径、方法就是我在我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尝试运用的,同时,我也非常明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灵活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采取多种策略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把教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才会让学生在探索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更会帮助学生培养起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