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宛泽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集团)新亚洲学校 518000
摘要 核心素养推动了教育不断改革,现阶段着眼于小学数学常规课时,教学设计已不能满足三维目标的达成,以及全面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升学习能力。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和认知结构实施单元整体性教学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综合素质;学习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学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后面的知识,相同模块的知识学习时间上跨度较大,只记住了结论却忘记了研究过程,课后习题多来源于生活,但学生对很多生活中的现象没有深刻的体验,建立模型后,不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教育结果是违背教育初衷的,所以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需要知识的联结、融合、改变、与再生成。1+1的融合不仅等与2,而是更多。
一、传统课堂存在不足
1、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缺乏一定的整体设计,教材虽以单元为单位设计,但是每一个单元的内容都相对独立,特别是同一知识体系内容比较分散,没有整体性。
2、部分教师备课存在一课一备的情况,无法纵观整个单元。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内部的联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但是,如果教师缺少对教材的思考、整合、实践,可能造成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片面性,学生构建的数学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
3、学生在学的过程常常很难克服知识的离散性,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布鲁纳认为:“知识的整体性是知识相互联系的第一体现,如果缺少对于所学内容的整合归纳,学生则不能很好的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二、整体单元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课程得小单元化,解决了学生学习数学得零散性得特点,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得知识体系,它可以是多维度得融合,也可以是多学科得融合,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得学习,增强系统性得学习策略。
2、促进教师快速成长。通过单元整体性教学模式,改变了部分教师一课一备的陋习,不仅如此,如果想设计以大单元为整体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有整体性的掌控,更需要在这良好的教学模式下,拓展更加有深度,广度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更加深入,不至于浮于表面。
3、促进学科的教研工作。整体单元教学的教学很难靠单个教师完成,它需要的是一个教师团队的精心打磨,这种团队之间的协作,打破了平时教师自顾自的备课模式,它甚至是多学科的,不仅促进了教研工作,更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使单元教学维度更广。
三、单元整体教学优化设计
1、整合单元内容。对于长方体的教学,教材中安排了《长方体一》《长方体二》两个单元,包括数学好玩中《包装的学问》,并且中间穿插了其他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设计安排主要是防止学生的知识混淆,对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学习的更清晰,不容易枯燥。但是对于这样的安排,基于平时一线教学的经验来看,知识的分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了系统性,学生学习一直处于跳跃状态,所以对于长方体的教学,笔者将《长方体一》《长方体二》《包装的学问》等单元或课时设计为一个大单元《长方体》。
2、强化表面积与体积分类对比。为了让学生学习体积时不会与表面积、棱长总和混淆,在探究之初就让学生对棱长总和、表面积与体积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用小棒来拼,用纸片来贴,用铁丝来围,用小正方体来摆,通过动手探究,让学生通过不同维度来分类知识点、需解决的问题等等,在探究长方体框架,展开与折叠,长方体大小时再次进行分类,在做练习时,培养学生先确定问题是解决线面体哪个维度的问题,再解答。通过不断的提醒强化,让学生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区分开。
3、CPA模型教学法的运用、强化。CPA模型法为具体-形象-抽象(concrete-pictorialabstract,CPA)逐渐过渡,具象则是对实物观察或实物模型的操作体验。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空间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所以学生的实物操作动手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教材中也提供了很多操作内容,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体验还不够,特别是对于课后习题中不断出现的无盖泳池,通风管等体验不强,无法建立模型,所以在学习展开与折叠这一课课后作业,便安排了无盖泳池,空风管等多种情况的探索、对比,使学生建立模型。
4、多学科融合,更好的完成目标。这里提出的多学科融合是用到实处的多学科融合,并非停留于为了融合而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本单元有两个内容需要多学科的配合,例如画长方体的透视图,需要借助美术学科的支持,而单元中的《有趣的测量》这节课便可以借助科学学科来配合进行教学,《有趣的测量》也是学生很难理解的知识点。
5、小组合作,变学为“研”。本单元从一开始便采用小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操作,并以绘制思维导图、报告单、录制活动视频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的角色将从教授转变为指导者,协作者,而非单一的教授者。将大量探索性内容交给学生课后完成,并梳理成果,这样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从而解决了教师因课上时间不够,教师匆匆结束课程,学生也就失去了深入探索的机会。
四、整体单元教学行动步骤
1、深度分析多版本教材,实行大单元备课
作为从教多年的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设计的最优化,所以结合多版本教材,会让教师的思路更广。每一个单元的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这里的大单元其实是对整个知识串进行的,这样的模块式的备课才能真正的做到从全局入手,避免片面化教学。
2、优化教学流程,整合课时内容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按照教材教参进行授课,无法体现知识的联结性,有的课时时间不够,没有办法深入拓展,课时与课时之间融合性不强,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也是零零散散。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需要重新优化教学流程,整合课时内容。
3、习题课重构,联系生活,层层递进
依据教材编排,通常每一课时都有固定的拓展习题,但有些习题知识点零散,特别是课时与课时之间的习题没有联系性,在单元综合练习时综合性强,跨度大,基础薄弱的同学难以理解掌握,所以在习题课的设计上会将连系实际生活的题目进行整合,这样在课堂上辛苦建立的模型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会对新编排的习题部分进行小融合,以避免单元练习时出现跨度大的问题。
4、实施课堂教学,落实单元目标
教师按照单元整体教学流程,以及重构后的课时内容来进行教学,开展实施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持续深入的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构建学科的核心观念,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参与性,成为积极的学习者。
5、回顾评价反思,改进内化素养
课后进行回顾评价与反思,不仅是对单元整体教学课堂的总结,更是一种改进,是宝贵的教学财富,也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对教师备课的质量要求更高。单元整体教学对端正教师的教学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整体性思维,促进多学科融合,提高知识体系的维度等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单元教学设计及其对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J]吕世虎,吴振英,杨婷,王尚志.数学教育学报.2016(05)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D].李燕.山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