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教育的研究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张恩恩
[导读] 在基础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生本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张恩恩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昌小学 264000
        摘要:在基础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生本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成为各学科教育主推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以师为本教学理念的突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与丰富的语文知识,强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而利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阅读教学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目前如何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本教育理念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多阅读、多理解,才能获得阅读素养与语文能力的提高。当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而生本教育理念属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学习的潜能和能动性加以充分发挥,因此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一、生本教育理念概述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本,对自身的引导作用加以发挥,善于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基础水平、学习能力来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当然生本教育理念并不是对教师的作用进行弱化,而是注重对教师教学职能的转变,即由“教什么”转变为“怎么教”[1]。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对教学理念的变革和创新,其能从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即:①明确每位学生的阅读任务,在讲授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大胆踊跃发言,当某位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也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完善,在此基础上整理学生的发言,并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和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实践所学知识。②详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学生的具体需求为依托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任务的设计,进而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授课环节指出重难点内容,科学制定教学方案;或者是对学生的看法加以了解,有针对性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
        
二、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贯彻生本教育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阐释了阅读教学的任务及意义,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和个性化阅读,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小学生正处于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的培养阶段,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应该认真贯彻生本教育理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阅读水平的提高[2]。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解读课文主旨,对学生的各种观点进行总结,然后讲解共性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或者是模拟课文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小壁虎成长的美好和新奇,更好地体会课文寓意。另外,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遵循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加以尊重,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来推荐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籍,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值得注意的是,推荐的阅读书籍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即:基于现实生活实施阅读教学,将实际生活与阅读教学相联系,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秉持少讲多练原则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始终秉持“少讲多练”的原则进行教学。

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多提问,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与解读,获得个性化发展与思维广度的拓宽;或者是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组织作用,适当放权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读、多练,彰显自己的主人翁地位[3]。以《曹冲称象》为例,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之前可以提出问题:是谁称的象?为何要称象?怎样称的象?利用基础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针对性、目的性展开阅读学习,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完成课文讲授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复述该故事,在此基础上适当补充或完善学生所复述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素养。
        (三)合理创设教学情景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成为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是强制性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素材,学生无法自主选择阅读素材,导致学生失去阅读的激情,无法高效完成阅读任务。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具体的阅读文本出发,合理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产生主动阅读的意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个性化发展[4]。以《找春天》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春天的美景,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在春天到来之际,自然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与课文内容来思考、解答问题,如“树叶变绿”“天气变暖”“野花盛开”等;然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探究自己的回答与文中描写的景物是否相同,结合自己的经验来理解课文,主动融入到阅读素材中,提高阅读素养和自学能力。又如:学习课文《观潮》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屏幕营造观潮的情境,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澎湃、雄壮的气势进行直观感受,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对文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进行品味,领悟课文丰富的内涵与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注重引导和感悟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关键在于情感的体验,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加以引导,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体验,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把握阅读作品,善于从文本的阅读中获得良好体验。具体而言,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不能只一味引导学生学习表面知识,还要对学生精神层面的体验、体会加以重视,以此打开学生的内心,增强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体悟[5]。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关键字词的把握,将其作为阅读的起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认真赏析文章的重点段、深刻处、关键处,让学生对课文的内涵与主旨加以体会;或者是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交汇点”,清晰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语段和细节,激发学生的体会及思考,即:鼓励学生对课文中关于父亲救儿子时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语段进行认真阅读,集中提炼学生、编者、作者的思想情感。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坚持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导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持少讲多练原则,合理创设教学情景,注重引导和感悟,从而为学生构建愉悦轻松的阅读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有效实现阅读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纯芳.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5):87.
[2]吕佳蔚.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魅力中国,2020,(36):191.
[3]臧姝卉.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40):188.
[4]张晓莲.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J].读写算,2018,(27):132.
[5]陈树彬.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2019,(17):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