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模式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杨少朋
[导读]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开端,而化学实验则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趣灵活的载体

        杨少朋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开端,而化学实验则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趣灵活的载体。初中生当接触到化学会带有新奇感,若是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势必让学生感受到无趣。化学实验是作为灵活的教学手段,从侧面弥补了因学习理论知识带来了乏味感,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不仅是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会激发学生从更多角度思考问题。由此化学实验是培养初中生化学素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那么关于化学实验要怎么开展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加入“生活”元素,让化学实验和生活现象紧密联系,更有利于推动学生的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模式;有效性

        探索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为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提供直接参考,对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效且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学生情感、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现实保证。近年来,在教学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生活化课堂”在日常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对此,出现了许多比较新颖的教学设计。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采用,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教师提升教学成果,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而服务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些相对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的有效性发挥还不明确,目前尚处于一种相对的尝试阶段,数量较多的教学理论需要进一步在教学过程当中进行验证,得到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而中学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理论很少,很多研究集中在课堂改革、教学手段现代化、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模式固化,教学方式欠缺乐趣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部分教师思想观念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教学观念,而这种相对固化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我国中学生对于化学学科学习的相关需求。部分教育者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相关综合能力的提升,简单粗暴的沿用相对落后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化学学科教学,对于化学实验等需要信息化融入教学的过程当中,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口头上说进行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但是在实际的过程当中往往不采取相关先进教学模式。


(二)学习僵化,为了教学任务而教学
由于当前教育体制的一些不利影响,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和目的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甚至有的老师只是把教学作为一项敷衍了事的表面工作任务,并没有把教书育人放在一定的认识高度和职业目标上,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学习的意义,让学生形成单独的为了考上好学校和找到一个较好的工作作为单一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这些老师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当中,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述课本上的文字与公式,其目标也只是让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分数,从而造成化学教学过程当中使得学生难以更好的消化和吸收知识。
二、生活化模式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汲取生活元素纳入化学实验材料,让学生有贴近感
最好的教育是源于生活,从提高学生素养角度而言,生活现象是最有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内容的源泉。针对初中化学,教师完全能够汲取生活中许多元素纳入化学实验材料中,让学生不畏惧学习内容。当学生主观上认为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变更有利于学生熟练应用,进而从多角度思考,提问,解决。例如,初中化学章节“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大自然当中常见的气体。那么可以让学生自行实践操作来了解二氧化碳。首先要拿取一个干净的水杯,其杯口适中即可。将其内放入干净的碎蛋壳后加入适量的白醋(白醋能够更好的观察到现象),紧接着用蘸有石灰水的薄片给盖好,若自己没有石灰水可以从实验室里带回去一些。仔细观察水杯内会发生怎样的现象?猜测实验材料蛋壳内部含有什么物质?石灰水的性质是什么?发生现象的原理是什么?假设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介于实验材料源于生活常见物质且容易得到,实验过程简便,学生会很有积极性。到了次日,学生们就可以基于昨天的实验过程进行交流,将自己的所见所得展开一番叙述:鸡蛋壳加入白醋会产生气泡,而产生的气体又把玻璃片上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得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依据课堂所学知识来推测鸡蛋壳内有碳酸钙的成分。
(二)开展生活实验,提高学生化学探究能力
生活化实验的展开,能够增加学生的亲近感,有助于学生化学实验欲望的激发,而且能让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价值和意义有更好掌握。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的放矢地展开一些生活化化学实验。例如,教学《溶液的酸碱性》这一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化学探究能力,让学生看到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对溶液的酸碱性有更好掌握,更好地去区分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展开了一个生活化的实验。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制作酸碱指示剂的视频资料,之后,让学生自备植物的花瓣或者果实,带领学生将这些素材在研钵中捣烂,之后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者挤出来。
(三)问题情境设定生活化,提升课程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当中,积极引用问题情景,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尤其是课堂内容涉及到化学实验时,避免老师在实验过程当中一味的讲解专业知识而带来的枯燥乏味和无话可说的现象。每个化学知识点的背后,都对应一定的化学现象,老师在讲解这类化学原理时,借助生活当中的实际现象,与学生共同探讨化学反应背后的社会现象和知识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化学学科的学习,也是所有学科学习的一个缩影。生活当中很多知识被提炼,总结成为教材。教师更应该利用好生活资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韩萍.化学实验教学情境生活化的探讨[J].亚太教育,2016(02):128
[2]蒋新建.浅试“化学基础实验生活化”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5(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