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徐哲
[导读] 教育是公平的,教育也是普遍的

        徐哲
        河南省  驻马店市驿城区蚁蜂镇聂湾小学  463000      
        摘要:教育是公平的,教育也是普遍的,“有教无类”体现的就是在教育和教学中,教师不能因成绩和个人表现等原因区别对待学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放任学生自我成长不加约束,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要充分挖掘出学生不爱学习、对学习丧失热情的原因,在教学活动开展时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从课堂教学、课业布置、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帮助学困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主动性,融入学习生活,和其他学生共同提高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课堂

        
        
引言
学困生,指的是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或自由散漫,或桀骜不驯,看似不愿融入课堂氛围之中,课上不注意听讲,课下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家长对此也找不出好的解决方法,这样的学困生不是现阶段教育时期才出现的问题,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或苦寻解决方法而无果,或迫于分数和升学压力,基本放弃了对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业成绩上的要求,只要学生不扰乱课堂秩序,不打扰其他同学,就不做其他要求,但这一做法却与教育的初衷相违背,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应该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摸索,找到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方法。
学困生成功转化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均衡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学困生往往是对某一门学科有着浓烈的兴趣,但对其他学科丧失热情,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其实是面对困难不愿意也不敢于主动解决主动改变现状的畏难情绪,长久任其发展,学生只会越来越偏科,越来越不愿改变现状,影响学生整体的发展和成才,教师只有在有效方法的指导下,成功转化学困生,才可以帮助学生在各门学科各个方面都有所进步,树立自信心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为良好成长打下基础。
(二)有利于打造积极踊跃的课堂氛围
学困生即便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但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份子,他们消极的学习态度不仅会影响其它同学的学习热情,破坏整体教学氛围,部分学困生还容易通过自己的小动作吸引其它同学的注意力,影响别人的学习进程,教师在纠正课堂纪律时也会打破教学活动的连贯性,所以成功地转化学困生,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既有利于教学活的完整开展,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造踊跃学习的氛围。


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和策略
(一)打造活力课堂,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学困生不愿意学习的重要一部分原因是认为外部活动更有趣,更能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小学生本就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外面的世界怼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两相比较,学习任务就显得单一而沉闷,所以对教师而言,转化学困生的第一步就是打造生动有活力的课堂,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如果只是通过与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区分知识点,再用图片进行概念释义,学生只会感觉兴趣索然,概念遥远又生涩,所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电影或动画片,借用影片中夸张的表达方式来讲述知识,如好莱坞的科幻大片中就有对于地球、河流、建筑及外星生物和交通工具的夸张描述,教师在播放片段时讲授教学内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肯定学生已获得的知识,树立学习自信
学困生并非对课堂知识一无所知,他们也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和一定的知识储量,只是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等原因慢慢落后于其他学生或教师整体的教学计划,在落后时又没有找到成功追赶的办法,逐渐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也丢掉了学习的自信心,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教师要对其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积极肯定,引导学生乐于展示自己已取得的学习成果,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教师在导入本节课教学内容时,可以先请学生总结已经学习过的运算方法,并从一位数的除法开始回顾知识点,请学生进行简单作答,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一边巩固知识,一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多多鼓励和引导,排除畏难和抵触情绪,逐渐重新培养其对学习的热情。
(三)布置针对性作业,制定机动评价机制
教育有其稳定性和统一性,也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因材施教”在转化学困生时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特殊的性格特征和学习习惯,学困生在学习水平方面难以与整体学生达到一致,在已经出现差距的情况下教师如果还一味地采用统一的学习结果测评方式,势必会将学困生越推越远,所以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在课外作业的布置方面,适当做出或标准降低或方式变化的改变,给予学困生充分的自信。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学困生的作业在完成的内容标准和提交的方式等方面做出改变,如请学生回顾自己在一、二、三年级数学学科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在哪部分知识学习中取得的分数最高的,哪部分是最低的,试着标注原因,通过以现在所学知识来回顾以往学习成果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对学生做出指导和鼓励,充分肯定成绩不错的部分,鼓励学生在不足的地方进行努力,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已完成的作业也要做出正确评价,对现阶段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提出表扬。
结语
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事良好完成课业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而言,可见的学习成果可以充分激励自己,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摸索总结检验,不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参考文献:
[1]张跃红.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进行转化[J]. 精品, 2019, 000(004):1-1.
[2]白边永.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探究[J]. 科学咨询, 2019, 000(026):140.
[3]马海林. 显性教学在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 好家长, 2019(51):148-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