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璇
辽宁省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探索性、创新性、综合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一个实例中理解和推论,这种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受传统观念和现有知识的束缚,能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更容易找到新的、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本文以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有效策略
在这个时代,创造性的思维是合格高中生必须具备的。高中时期数学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必须保证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得到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是当前社会创新需求的重要体现。
一、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在概念和规律上相对抽象。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知识点难以理解,甚至感到厌烦,从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果把这种思维方式引入高中数学,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独立分析和思考。将创新思维方式与数学学习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体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思维。全面发展创造性思维,不仅有助于抽象地解决数学学习内容,而且可以鼓励学生探索和寻求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老师教学的层面上
素质教育虽有发展,但深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因此,成绩还是最令人兴奋的东西。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高中水平的重要指标。高中数学学习速度比较快,随着内容的增加,思考时间的减少,数学教学内容抽象化、难以理解。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难度相对较高,知识点比较复杂,导致学生对高中数学没有兴趣。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现行教材不能满足高中数学教育的实际需要。每天上课做笔记,课后做作业的生活是很枯燥无味的。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巩固自己的知识,单一的、机械的学习会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影响学生的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思维能力欠佳
保持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保持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是在高中数学中经常被忽视的。
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总是直接回答问题的答案,而不注意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很难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让教师看到保持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由于传统教学的局限,学生过于看重最后的答案,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也导致了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下降。
三、提高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策略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切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挖掘学生学习的优势。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优秀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把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进行分组,让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反思和引导,总结概念,从而不断创新,创造自己的思维方式,形成多层次的创造性思维,循序渐进的发展。最后,从教师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详细讲解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基础知识。
(二)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爱上学习,对数学产生足够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师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借助于独特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在探索未知事物的过程中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学生要从自己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学习提问,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还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思维氛围,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有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持续地思考,教师应有效改善现有的教学氛围,打破束缚在以往固有的概念层面上,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亲和力和生命力,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生活中。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能给学生带来许多的思维方式。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数学老师,需要多讲讲在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白重点,从而能够让学生不在对数学感到害怕。
例如,在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解释,这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具体内容。实践是数学原理的还原,是一种场景再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来设计和制作,以发现他们可以接触的数学。然后老师介绍该概念并讲解其中的数学公式。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印象,也可以为自己的思维建立一个基本模型,达到鼓励创新思维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发整合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就能够以一种比较快的速度学会知识,还能提升学习的能力,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引入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有效思维,鼓励学生探索研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艳平.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
[2]曾宪超.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7: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