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王秋红
[导读] 趣味化教学,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产生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

        王秋红
        河南省 驻马店实验小学     463000

        摘要:趣味化教学,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产生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七其对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笔者在本文主要从“运用数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数学知识迁移”以及“借助多媒体设施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运用趣味性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学习兴趣

        
        趣味性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结合数学教材上的具体内容,并且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设计出有趣的课堂教学策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往往为了追求教学目标的快速完成,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真实学习需求,导致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不高,学生也就得不到明显的数学进步。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趣味性教学实施在课堂上,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运用数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当学生本身产生出了极大的兴趣之后,学生才能产生出更加强烈的学习动力以及探究的欲望,这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学情景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不要直接将数学知识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而是通过创设与数学知识相吻合的数学情景,让学生在该情景之中获取新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和深度,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良好状态。
比如,在学习“大数的认识”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数学问题情景:“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数?你们能尝试着从234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451吗?若是从320开始,一十一十地数,数到510呢?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比较大的数?你们知道通北镇的人口数:48976人,这个数字应该怎么读吗?”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究新知识:“同学们,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呢?”由此带领学生认识大数。接着,教师可以追问学生:“10个一万怎么表示?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最后,教师可以做出总结:“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都是计数单位。那么,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由此使学生经历各计数单位间关系的过程。


二、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数学知识迁移
小学数学这门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比较简单且直观的阶段,所以在学习和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出一定的数学障碍。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事物都会充满了新鲜感,教师就可以很好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展开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迁移。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事物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这一途径来理解数学教材上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小学数学这一课程的真正价值,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以致用。
比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同学有没有看过火车呢?那你们有没有坐过火车啊?有一位叔叔坐火车去北京,但是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不好?这位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某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该问题的题意:“该火车每小时145千米,用了12小时,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算式:145X12=?(千米)。但是这个我们没有学过,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估算:“第一种情况:把145看成150,把12看成10,150X10得1500;第二种情况:把12看成10,145X10=1450。想一想,哪一种更接近呢?”由此让学生逐步掌握到正确的计算方法。
三、借助多媒体设施吸引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设施的发展,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直观、有趣、丰富等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另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带领学生一起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数学知识。这让数学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的同时,还能让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愉悦。
比如,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施向学生展示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图片,再加上教室的图片,让学生估计一些这些建筑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由此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1公顷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并且让学生感受到1公顷的实际大小。最后,教师可以再带领学生完成单位之间的换算:“把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同时还可以布置数学习题,帮助学生做好数学知识的巩固。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实施趣味性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以此来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数学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珏.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4):59.
[2]王恩敏.浅析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