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云
云南省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自从新课改颁布以及实施以来,愈来愈多的教学方法方式也应运而生,分层教学法便是这其中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实践可以证明,分层教学法确实可以帮助老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一直是一门令人头痛的学科,和小学数学相比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不仅语言更加的抽象化,而且对于知识的难度也有了质的提升,学生无法完全掌握并理解初中数学知识,此地,老师就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本文主要就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初中数学;分层数学教学
引言: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因为受到应试教育遗留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质量一直无法得到较高的提升,并且会限制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能有效的参到实际的学习里,较大的影响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所以在新课改中,非常明确地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来打破原有的弊端,将应试教育对于现代新型教学模式的影响降到最低,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对分层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状况得到缓解。
一、我国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状况
初中可以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在这个阶段里养成较好地学习习惯,拥有良好地成长环境等,都可以促使学生较好的完善对于社会的认知能力。初中阶段拥有和小学阶段完全不一样的学习任务,使用的教学模式也各不相同,所以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快速地适应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果一时难以适应的话,就可以会产生学习出现分层的情况。
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完成的不光光是初中阶段的任务,还需要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就我国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况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许多内在或外在的因素都会对初中数学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及应用意义
1、分层教学法的概念
分层教学法作为新课改中推荐的最新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将因材施教作为中心教学原则,对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解能力进行等级分层,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不同的等级开展相应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满足所有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能得到较高水平的提升。
2、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里,对分层教学法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以及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效率,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教学模式上的很多弊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面,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里,学生的两极分化情况非常严重,成绩好的很好,差的则非常差。而分层教学法的主旨就是让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从而使所有的学生的成绩都得到一定的提升。不可否认差距会依然存在,但相比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两极分化来说,会有很大的进步,差距将得到大幅度的减小;
其次,在分层教学法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非常明显的,这样的地位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里去;
最后,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满足,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转变学生对于学习的观念,使学生从“我得学”转化为“我爱学,我要学”,从被动变为主动,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三、层次化教学的主要应用设计
1、教学内容分层
为了能够更好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成果,老师可以以学生不同的层次和实际的学习情况为标准对学生进行划分,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的层次设计,同一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和难度进行设计,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相应的问题进行思索,并在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
比如在对《勾股定理》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来说,老师可以结合过去对于三角形教学的相关内容,通过对不同的三角形进行举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推算以及应用。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通过简单的推算以后,就可以直接与勾股定理的应用相联系,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老师列举的各种三角形来对勾股定理进行论证和推算,在对定理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再导入相应的应用中。这样,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教学,使大家都能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推算和应用。另外,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分层对于学生的层次划分是相对灵活的,只要学生对定理的内涵可以完全掌握了,就可以进入到定理的应用练习中去,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能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分层是否合理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来说,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情况,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在给学生分层的同时,老师还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情况,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例如在对《有理数》这章进行教学时,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层次地划分,给每个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比如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要求学生需要可以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就可以是要求掌握有理数的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运行较为简单的有理数加减法;而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老师给布置的学习任务就可以是正确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基本含义。这就是对于教学目标的分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划分,其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3、课后作业的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里,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也是分层教学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后作业的分层也是以学生的合理分层为基础的,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对于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帮助。
比如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课后作业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的。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课后作业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的。
比如学习的内容是《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节,课后老师需要布置作业。此时,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判断题,内容是关于相交线和平行线的,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区别,可以很快的对两种不同的线作出判断;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老师可以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对于相交线判定的问题;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则可以布置一些应用类的问题,比如要求学生利用相交线的性质来解决一个实际的数学问题等等。类似于这样的分层作业,既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又能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到的知识。
结语:在时代迅速发展的当下,初中生的思维想法和以前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受到大量来自于外界的信息的影响,同时,初中生所处的成长阶段又相对特殊,所以在数学的学习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初中阶段,无论是学习还是教学都相对其他阶段来得更加特殊,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涵养,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情况也要进行持续性的考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调整,充分的、合理的应用好分层教学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整体能力得到较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孝兵.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励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究探索构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2):20-21.
[2]孙雨.片段训练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巧妙应用探析[J].作文,2021,(04):46-47.
[3]谢邦娣.浅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效果的提高方法[J].新课程,2021,(0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