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本数学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刘鹏鹏
[导读] 本文立足于深本数学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刘鹏鹏
        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
        摘要:本文立足于深本数学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从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开放问题,培养创新思维;立足学生基础,挖掘内部联系;引入生活情境,培养实践能力四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深本数学;初中数学;高效教学
        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思维发展的本质是深入,而不是模仿。而在如今,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重视知识授予变为重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数学是初中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在当今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变记忆为理解,并让学生充分将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成为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深本数学即深入本质的数学,其倡导通过深入本质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所有章节的学习规律,这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即需要通过情景导入、知识联想、推理探究等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本质,切实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一、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现代的一系列教学理论中,学生兴趣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深本数学是深入本质的数学,而在这一模式开展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越发多样,既有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即需要合理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为之后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节,教师就可以以实景微课进行情境导入。在这一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学校附近的情景:操场上滚动的足球、学校大门附近来往的车辆——这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图形。由于与生活联系紧密,这样的情景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在这一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能找到哪些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它是轴对称图形呢?”由于之前学生注意力被充分吸引,在这一阶段,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录制的实景微课,教师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之后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深入本质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开放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一个知识不仅仅有一种应用方法,一个题目也不应当只有一种解法。在深本数学的理念下,学生的联想能力得到重视,而这也就要求学生具备一题多解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所练习的问题往往只有一种解法,只有一种答案,这无疑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故在深本数学的理念下,教师需要构建答案或者解题方法不固定的开放式问题,以此有效让学生发散思维,切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在“多边形”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何加上一个条件,使其变为菱形?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这一问题有着多个答案,而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进行发散性思考。

这样,通过开放式问题的构建,教师有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深入本质地进行学习。
        三、立足学生基础,挖掘内部联系
        知识联想是深本数学的重要特点,在这一理念下,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应该是相互联系的。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虽然有着明确的知识架构,但相关知识的学习却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年级中。这一方面让学生难以建立一个明确的知识架构,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变得相对困难。故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基础开展个性化预习和探究活动,充分发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先学后教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构建预习案指导学生预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设定学习目标:1.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2.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及各个部分的名称。在教学目标之下,则是对应的基础知识练习题。而学生的学习方法则主要通过微课进行。以能成功完成练习题为准,学生需要学习对应的内容。如对方程知识记忆不深刻的学生可以观看“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微课。当然,在学生预习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方程”为中心列出思维导图。这样,立足学生基础,教师深刻挖掘了知识间内部联系,不仅构建了个性化预习情境,还让学生构建了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促进了学生深入学习。
        四、引入生活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是知识获取的直接途径,也是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而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要求。生活化教学是将学习情境置于生活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在深本数学的理念下,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变得更加重要。故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入生活情境,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在“用正多边形铺设地面”这一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家中地面面积,并调查市场上有多少种多边形瓷砖,价格分别是多少,计算如何用相对更少的花费成功铺设地面。当然,为了保证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指导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与普通的练习题目不同,这一题目将解题的情境置于生活中。这一方面使得学生需要考虑的条件更多,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能充分了解生活实践,掌握一定的生活经验,这对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深入本质地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每位教师都需要注意的问题。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即需要以多种方法有效激趣,以开放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立足学生基础的推理活动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并以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将深本数学的理念充分落实在现代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满足新时代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引用:
        [1]毛丽群《如何高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农家参谋》2017年第21期
        [2]张红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华夏教师》2017年第1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