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廖永彬
[导读] 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

        廖永彬
        潮州市瓷都中学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变得迫在眉睫。笔者在本文主要从“创设物理教学情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物理实验教学”以及“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这四个方面,对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策略
        高中物理这门课程是帮助学生衔接的重要部分,具有较强的过渡性以及延伸性,更是促进学生展开深入物理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是,在我国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上,由于受到较大的升学压力,部分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所设定的物理教学目标,往往习惯于对学生实施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本应该有的主体学习位置,造成了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不高的现象。这时候,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高效课堂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真正学有所成。
        一、创设物理教学情景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上,部分教师往往习惯于采用口头讲述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面对这些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物理知识,学生常常难以理解,甚至是兴趣缺失。而情景教学法可以很好的改变这种物理课堂现状。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物理教学情景,构建出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物理内容,创设出与其相关的物理情景,可以问题情景、生活情景等等。通过物理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带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注意力,最终促进学生产生出更加强烈的物理探究兴趣。
        比如,在学习“时间和位移”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物理问题情景:“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有的学生可能就会举手回答:“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点和参考系。”有的学生则举手补充:“还有一个坐标系。”其次,教师可以继续接着学生的回答提问:“那么,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达物体的运动情况?能的话,应该使用呢?若是不能的话,想一想,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由此引导学生对该问题展开思考。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物理教材上的内容,并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而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其最终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成长和发展。而每一个学生看待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角度都是不同的,这也就决定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接受能力都是有所差距的。若是,教师一直采用统一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物理差距就会变得越来越大。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出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教师要客观的对待学生之间的物理差距,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组,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挖掘出自身的物理学习潜能。


        比如,在学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以你骑自行车上学为例,假设你经过的某短路时平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教材上是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想一想,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这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物理合作小组,让各个小组自主阅读,积极思考,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其次,教师可以继续展开“速度”概念的学习,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同时向各个小组提出问题:“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让各个小组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交流讨论,初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
        三、展开物理实验教学
        近年来,物理实验在高考物理试卷上出现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也就对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和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物理实验若是只是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是难以全面掌握到物理实验的全部内容。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展开物理实验教学,构建出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教师可以在讲台上为学生演示某一个物理实验,让学生仔细的观察每一个实验步骤;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某一个物理实验,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物理能力,而且还可以大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和意识。
        比如,在学习“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开始实验的导入环节:“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时,为了简化我们今天只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在不断变化,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准确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怎样记录呢?”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同桌之间合作用彩笔和纸带模拟打点计时器。当学生在模拟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物理问题:彩笔打出的点能不能准确记录纸带的位置?在打点时间间隔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纸带拉动的快慢对纸带上点的闻隔有无影响?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指导而操作无误的完成物理实验。
        四、借助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已经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在各个课堂上出现的频率也变得越来越高。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不仅可以降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而且还可以给予学生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物理学习内容,让学生的物理视野得到更好的开拓。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构建出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与物理知识十分贴近的图片或者短视频,调动出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以此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探究物理知识。
        比如,在学习“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公共汽车起动、短跑运动员起跑、飞机起飞和降落等短视频,并且开始导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运动,速度一般都是变化的,就像视频中的这些运动一样。这些物体的速度变化都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竖直范围内,所以研究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是很必要的,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其次,教师可以接着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自行车下坡、公车出站、舰艇出航、火车出站、飞机飞行这几个运动的情况,并且让学生对其进行判断,谁速度改变最快,谁速度改变最慢。当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联想在初中时,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如何比较的,由此逐渐引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思考和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构建出高效课堂,快速提升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可以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最终促进学生可以在未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鹏.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8(36):28.
        [2]朱玉荣.探究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9):9.
        [3]麻迎良.如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2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