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安菊
湖南省永州市湘源学校 425800
摘要: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分析,首先从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入手,然后对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进行有效评价,主要内容有:作业内容的多元化、作业形式的多元化、作业设计趣味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多元化设计
引言: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修课与基础课,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高年级,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该阶段对小学生来讲,数学学习较为复杂,且难度也有所提升,数学作业也变得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做到科学合理,使设计的作业不仅可以起到巩固学习数学知识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所减轻,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1.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1.1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缺乏相应意识
意识,主要是指对行动进行指导的指标。目前,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工作中,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习惯把课后的习题作为基础练习题,把参考书、辅导书中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使学生进行巩固和联系,进而实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1]。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从表面上来看较为稳妥,但是现实中这样作业设计方式不仅老套,还草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索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长期以往,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数学思维会受到较大的束缚,进而阻碍了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1.2过于注重数量,从而忽略了质量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中,作业的数量是大部分教师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仍然是对学生学习数学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大部分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过于注重作业的数量,使学生对数学习题进行反复且大量的练习,利用题海战术,指引学生对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寻找,并且在长时间的机械训练中,对每种题型进行熟悉。但是,这样的作业设计模式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大量的作业习题和过度的学习负担,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抗拒的心理,以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了兴趣与积极主动性,这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1.3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2]。但是,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都是结合辅导书和参考教材等资料,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和兴趣爱好,为学生进行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并且,在完成数学作业过程中,教师习惯于要求家长参与其中,这样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并且还会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1.4过于注重书面,从而忽略了实践
说到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书面作业。其实作业的形式有很多种,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等等。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教师为学生多设计一些实践作业,更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数学学习能力等。但是,教师在实际设计数学作业时,已经习惯于布置书面式的作业,从而忽略了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单一书面式的作业形式,很难有效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容易存在高分低能的问题,这和素质教育思想严重不符。
2.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
2.1作业内容的多元化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和布置作业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进行检验[3]。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保证作业内容的多元化。首先,教师需要保证作业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而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主要是为了可以把数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进而实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需要把提升学生生活实践能力作为基础,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作业,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得到提高。其次,作业内容需要保证多种形式,不能仅仅体现在书面作业上,还应设计一些手工、实践作业。
例如,在讲解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以后,为了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利用家中常见的材料,对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摆出;对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进行观察,并列举出来五样。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会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长方体物品和正方体物品,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还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源自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中。
2.2作业形式的多元化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多元化设计中,形式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需要设计书面作业,还需要设计一些实践作业,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使学生可以实践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发现、分析和解决,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4]。此外,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其他形式的作业,如合作完成作业的形式,指引学生在合作中对作业进行共同完成,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与合作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模式较为新颖,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完“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圆柱体的模型,每组的圆柱体大小不同,要求学生利用合作的模式,对圆柱体的体积进行测量和计算。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3作业设计趣味化
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和从童话世界入手,挑选贴合学生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作业的设计,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热情[5]。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需要结合高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具有较强亲近性与童趣性的作业。例如,教师可以在数学作业中融入一些具有较强趣味性的活动,如对话式作业、情景式作业、游戏式作业、故事化作业、对战式作业,使抽象化的数学作业变得更加形象,进而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的做作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中,利用多元化设计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还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高年级数学作业时,需要对自身的设计观念进行转变,对以往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审视,并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对作业进行设计。此外,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多元化作业设计,进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进步,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聪颖.试论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150.
[2]王利芳.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8):52-53.
[3]林上铭.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的尝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127-128.
[4]焦成运.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8(04):77-78.
[5]刘莎.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7(09):65-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