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瑞
深圳市东湖中学
摘要:初中物理教师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只懂得在书本上去学习物理的人,而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把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贯通起来的学习者,由此一来,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才能更加强大,学生的物理学习未来也必然能够更加美好。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探索的同时,首先要做好相关的几项工作,首先要让学生对于所需学习的知识产生充分地认识和领悟,其次教师也要让学生能结成相应的物理学习小组,彼此相互砥砺、相互协作,由此才能实现超越。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践探索;教学对策;应对模式;教学影响
物理课属于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项自然科学课程的同时,不能对于所学习的内容保持一种懈怠和散漫的状态,也不能缺乏对于所需学习的物理知识的实践和探索热情。错误的心态和模式只会让学生在错误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教师要认真地反思中国的初中物理课程中长期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又能子在分析和认识短板后,构建起一整套的全新的课程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后,将其化入到物理实践中,由此能从更深层次去分析所学习的知识,得到更大的收获。
一、夯实根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的大厦都是由一块块的地砖满满堆积起来的。因此,学生试图完成课外的探索和实践时,尤其要懂得夯实个人的物理学习根基,又能保持一个更加勤奋务实的学习心态。
例如,如果学生不能深入地学习电子感应现象、欧姆定律、安培定则在内的丰富知识和丰富理论,自然无法在日后的物理实践探索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懒散懈怠的人,而是要成为一个务实谨慎的人,在学习课程后,又能找到本人的长期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其根基,让学生在强化其根基后,积极完成课后的实际练习、实际探索中,充分地懂得物理学中的形形色色的知识,成为一个综合发展、综合进步的人。
二、通过情感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如果想让实践性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和实效,就要积极地改变学生的情感和对于实践性任务的态度,在改变学生的态度后,再把更多的实践探索任务传递给学生,由此才能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相应的实践类的学习任务,学生又能得到更大的成功和发展。
教师要试着帮助学生,懂得每一次的物理实践性任务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的提高、发展和进步的意义都是无与伦比的,教师不能让学生对于课程本身怀揣着丝毫的懈怠和应付,而是能在每一次的实践和任务中,认真地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又能在反思和总结的同时,攻克会更多的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和障碍,由此学生必然能实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哪些”时,要设计出相应的对比实验研究,让两个实验小组分别在各自的实验小组中,将桌子上倒上一点水,一个小组的成员在拼命地扇风,另一个实验小组的成员在静坐。当这两个学习小组构成了对比后,发现,拼命在扇风的那一小组,其桌子上的水渍是比较快地加以蒸发的,而另一小组其桌子上的水渍,则花了好长的时间也没有真正蒸发掉。这一现象,对于全体的学生都是一种启示,学生要对此加以分析和梳理,又能在分析和梳理后,得到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增大空气表面的流速是可以加快蒸发的速度的。学生如果不能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则会在之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出现相应的纰漏和问题。
三、教师可布置课后研究性的作业
教师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不懂得分析、研究、课后总结和探索的人,那样的话,学生是无法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得到真正重大的提高和进步的。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家庭中研究,从而能发现,家中的那些器物会发生镜面反射,而哪一些器物则会出现漫反射;同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又有哪些实践点。绪鄂生要把物理知识和实际的生活相联系,或者在生活中去寻找物理学的踪影,由此一来,学生自然能成为一个更加出色的个体,又能在学习物理的同时,实现自我的彻底突破和发展。学生要在学习的问题时,增强自我的应变能力、学习潜力和物理综合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日后提高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教师为了让学生将相关的实践和探究落实到实处,也应该设立一个家庭探究任交流项目,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把自己的实践结果呈现而出,教师又能对学生的表现加以相应的分析和评判,找到学生存在的不足和缺憾,又能给予学生相应的指点,由此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要把物理课程设计得更加丰富、有趣、鲜活,同时又能充分地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思维发散能力能力在内的多元化的物理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日后成长和进步也是意义不小的。教师要让学生具备真抓实干、用心专注的特质,能转移更多的学习压力,在学习物理的同时,感受到物理学本身的乐趣和美好,由此学生必然能实现自我的更大的提高和超越。
参考文献:
[1] 余升,张俊峰.基于MOODLE平台的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8).
[2] 刘泽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科学资讯(教育科研),2017(08).
[3] 贾振国.教具在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