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芬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望高镇百富完小
摘要:在逐渐发展的现代化时代,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因为学生接触的环境与设施都变得不一样,所以老师应该用更新鲜的教课方式,带领学生开拓新的教学领土,让学生感受到满满的新鲜感,能够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拥有很多的兴趣。可以有兴趣的聆听老师讲解内容,有兴趣的掌握和积累知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充满兴趣化的看待数学知识,那么数学学习之路就会非常顺利。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构建策略
正文:课堂构建是为了给学生展现一个更充分、更丰富、更具现代化发展的课堂样态,所以老师在构建课堂之前,要想到的是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是否能够得到活跃?学生是否可以在老师构建的课堂中展现他们自己的能力、发挥他们的思想,以便于能够很轻松地融入进课堂的学习中,能够对于知识的吸收是有方法、有技巧的。但是一切的前提构建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因为只有有了兴趣,这一切才可能发生,学生才能够在吸收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是愿意的、是想要发挥思想的。
一、构建兴趣化课堂的重要性
1.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兴趣就相当于学生学习的动力,因为兴趣地激发是学生的主观意识发出的,学生在脑海当中是有兴奋感的,学习知识的时候是能够提起注意力的,是能够有集中力的。老师在讲授相应知识的时候,学生能够带有兴奋感的去聆听,这样学习才能够有效率。而且有了兴趣,整堂课中学生处于一个比较兴奋的状态,所以学生会有非常多的活力。兴趣化课堂就是在提高学生的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激发出活力,更好的散发出活力,保持好的状态能够有效率地学习。
1.2有助于助推课堂氛围
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的来学习,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听进去老师讲授的知识,他们可以将老师讲解的知识变成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吸收完全。而且如果课堂中学生是有兴趣的,那么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学生也能够有兴趣的来回答,这样相互之间达成一个好的合作状态,整堂课的氛围就会得到很好的推动,活跃性也会随之提高,课堂的活跃性能够逐渐提高。
二、构建性计划课堂的策略
2.1信息化课堂助推兴趣
学生的兴趣可以在多方面去激发,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比较偏幼稚化,学生就喜欢比较新奇的事物,老师就可以用新奇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活力,让他们能够有注意力的跟老师的讲课来感受课堂的新鲜感。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新鲜化的手段,比如通过信息技术来播放视频、播放图片、播放一些直观性的并可以直接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从而达到构建兴趣化课堂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面积》的知识时,面积是一个物品占平面的大小,老师就应该先将面积的概念很清晰并直观地传达给学生,这个传达的过程中就可以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近能够讲授数学知识,又能够构建兴趣化的课堂。老师在讲述面积定义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比较醒目的物品,比如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人物,而且在选取动画人物的时候,老师也可以遵循学生的意见,能够将学生呼声中最高或者其次的人物找出来,因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找到了人物老师就可以介绍这个人物的面积,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动画人物并感知到面积的定义。这样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来表述数学知识,这样表达的过程就会更生动化、更有趣化而且更能让学生理解。那么老师在讲授相关面积求法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些视频,在网络上找一些能够简便化讲解的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可以在其他视频的讲解中能够吸收一些知识。那么老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自己的讲解,让学生再一次深入的学习面积的相关求法,这样学生能够接受到多方面的解题技巧,也能够越来越丰富的认识到面积的相关知识。
2.2实践提高课堂兴趣
数学课堂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老师让学生去实践,就是让他们去探寻和发现生活,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生活为主阵地来吸取相关的知识,再到学校将课堂为主阵地将这些知识进行分享与表述,这样不仅可以让每位学生有兴趣的来学习,又能够让他们了解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让他们可以注重平时生活,注重知识积累。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的数学知识时,观察物体不仅是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来观察,养成观察能力,而是让他们可以在平时中就锻炼观察物体的能力。那么老师在讲授这节课之前,就可以让学生经常的去锻炼观察能力,经常的在一些生活过程中去观察他们想要观察的物体,记录这个物体的各个面的形状大小以及样式,让他们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就可以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去观察,养成立体观察能力,这样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会对学生有非常大的帮助。
结束语:老师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是以学生的兴趣为目标来构建兴趣化课堂,而是在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兴趣化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将知识学会,而不是让学生只是感受到课堂的愉悦性,这是老师要注意区分的,一定要在学生可以吸收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兴趣化的课堂改造。
参考文献:
[1]“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 司马静. 考试周刊. 2019(83)
[2]让学引思,让小学数学学习真正发生[J]. 丁利平. 数学大世界(中旬).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