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习成绩的提高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刘占兵
[导读] 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可能觉得历史是一门从来没有见过的新学科,

        刘占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四初级中学  276700

        摘要: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可能觉得历史是一门从来没有见过的新学科,便对她产生了好奇心理,但是揭开其面纱之后又觉得困于学习。因为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并且能够学好这门学科。但其实在学习中,不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或者是什么技能,对学习时的要求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一旦具备了这些学习的意识,成绩就一定会有所提高,或者达到满意的程度。
        
        关键词:初中历史;提高成绩;牢记知识;规范书写;检验意识

        
        
        初中的历史学习其实就像学习其他学科一样,都有着同样的学习技巧,这重点体现在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能够牢记重点的知识加上对于难点知识的理解吸收,并在考试的时候能够随机应变的回答;在写作的时候要规范自己的书写,尽量让自己想要呈现给教师,或者阅卷教师的版面是自己的最好状态,可以通过第一印象给自己加分;并且在做题的时候能养成检验的意识,仔细的查看自己所做的题目是什么。本文笔者依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初中历史学习成绩的提高进行一番研讨,希望能够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牢记重点难点知识
在历史的学习和大型的历史考试中,教育者有着他自己想要让学生着重了解的部分,去弘扬自己国家的文化,并让世人去记住。因此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高频的考点,和卷面上会涉及的一些难点内容。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到出题者的思维方式,知道出题者的出题目的在于什么方向,掌握了历史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就相当于已经取得了好的历史成绩。因此,教师在平常进行讲学的时候,要贯穿的给学生圈画重点的理解记忆内容,让学生去背诵记忆,以至于在考试的时候能够不掉链子,知道题目在考试什么内容。
例如,在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的时候,在讲解完了课本罗列的基础知识之后,我就开始给学生圈画重点知识。我从事教师职业以来,在历史岗位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知道的重点内容给学生圈画,首先是禹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之后,使国家的制度发生了改变,由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第二是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夏朝灭亡,在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建立起周朝,历史上称之为西周;接下来便是第二个重点内容,西周的分封制度,首先是分封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王朝统治,内容是分封诸侯、交纳贡品和镇守疆土,并且此制度为君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既开发了边缘地区,也巩固了统治,使西周变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我通过这样给学生圈画每一课的重点的方式,让学生不再把精力花费在无谓的地方,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
规范平时卷面书写
而想要让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更高一点,最有必要的一步就是把自己的书写练到自己最好的程度,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把写字的版面整理的更加整洁、更加直观,让阅卷教师可以一眼读出所写的内容,并且觉得赏心悦目。因此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教导学生,课余时间要多练字,把自己的字写的更加规范,在让学生做测试题的时候,要经常对学生的版面及书写进行批阅,做的不够好的学生要勉励他们继续加油,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例如,在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课时,我在课前就告诉学生在课堂上我会在黑板上板书出课本的重点内容,而这些重点内容也是需要学生记录在笔记本上的,方便后期复习,而我是一边讲课一边书写的,学生不仅要听我讲课,还要把笔记记在书本上。因此,在记笔记的时候,学生就需要提高自己的速率,而且记笔记的质量也不能有所减少,并且我会在课后把学生的笔记收上来,检查他们记笔记的完整度以及写字的认真情况。在我任教期间,我会对学生的这一素养着重培养,力在要求学生能够在考试的时候又快又好的把答案写在卷子上,让阅卷教师在评阅的时候,能够因为字写得好而酌情给分。
养成题目检验意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十分细心,无论在什么样的考试中,如果学生能够细心答题,看清题目所问的问题。即使学生的成绩是中等的水平,也能够在考试的时候考到一个不错的成绩;然而,当一个学生即使有比较高的历史素养,但他在考试的时候经常粗心大意,不怎么注重历史试卷中的咬文嚼字而有可能会错失一些重要的信息,导致推断的条件不够,而错失正确答案。因此,教师经常要在课堂上教导学生,无论是在什么样的考试中,都应该逐字逐句的去阅读题目,不要放过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字词,以得到最佳答案。
例如,在学习“近代的中国工业”时,我让学生练了一些题目:18世纪的后期,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本题的问题中,有一些要着重圈画的题目字眼,如“18世纪后期,出超地位,根本原因”这些都是得出答案的关键,根本原因必须是各种原因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那一个,而18世纪的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就是自给自足。因此,英国的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而且经济基础又决定着上层建筑,那么本题的答案就是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我告诉学生本道题的分析是通过摘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而做出来的,而关键信息的提取又缺一不可,因此在做题的时候应该经常检查自己的题目的信息有没有找全。
总而言之,教师要是想让自己学生的历史成绩有所提高,就必须要在平常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给学生圈画出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去着重理解;也必须要在答题的时候规范自己的思路,并且整洁的写在试卷上让阅卷教师一目了然,增加好感度;并且需要在做题的时候,能够检验自己的题目是否完全正确。就有可能在历史的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王燕飞.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02)
[2]孙胜利.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3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