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智慧
滑县一中附中
摘要:德育教育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在各科教学中都实现了渗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应积极挖掘地理学科与德育教育的契合点,能够使学生在发展地理素养的同时,实现道德品质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德育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方法
教育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都会有着很大的影响,任何一门学科都能够帮助学生塑造独特的品格。地理学科连接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也能够对学生的品质进行影响。因此,地理教师应找准教学中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实现自身品格的发展。
一、结合教材,找到德育切入点
对于地理学科教学来说,德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学科进行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教师也应将其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想上的提升,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世界的人种》的时候,学生从教材中学习到,当前世界上一共有三大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不同人种的出现,是与各地环境有关的。有的学生联想到,在美国、欧洲等地,白种人认为自己非常尊贵,因此歧视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我告诉学生,不同颜色的人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相互之间没有地位和身份上的差距,我们不应歧视任何一个人种,也不应抬高任何一个人种,而是应该抱有平等发展的目光来看待这个世界。通过从地理教学内容中寻找德育切入点,能够让学生顺利地实现思维上的转化,能够有意识地在地理知识中进行更多的探索,从而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
二、寓情以理,点燃学生思想火花
在对学生讲授地理知识的时候,教师能够通过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向学生描述地理知识,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情感,为学生营造独特的体验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感染下,对地理学习中的情感进行体会,对其中蕴含的哲理进行思考,从而能够点燃思想的火花,实现品质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民族》的时候,我为学生播放了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歌曲进行聆听和感受,并对学生说:“大家从小一定都听过这一句话:我国有56个民族,我们有56个兄弟姐妹。56个民族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魅力,都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也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让我们这个大家庭能够相亲相爱,团结互助,才能够让我们的国家实现更好的发展。爱我中华,爱我国家,爱我民族!”在歌曲的渲染下和教师的情感渗透下,学生都涌现出了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是如此的独特,每个民族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团结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的家园。在教师的情感带动下,学生对于地理教学中的知识进行了掌握,并且为学生点燃思想的火花,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发展。
三、以身作则,渗透良好行为品质
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会或多或少地对教师进行模仿,也会吸收教师的优秀品质。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在与学生进行接触的时候,能够将良好的行为品质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实现自身品质的发展,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例如,为了能够向学生渗透“诚信、守时”的思想,我在每节课都会按照规定的时间来到教室,从不迟到,让学生也能够认识到守时的重要性,并主动遵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会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看法,并且对于学生的意见进行改进,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在对地理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我会指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整理知识点,让学生养成归纳整理的习惯,能够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从而能够在地理学习中实现更好的发展。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瓶颈的时候,我会指导学生养成坚毅的品质,面对困难坚决不放弃,才能够获得下个阶段的成功。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和思想品质上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发展,将德育与地理学习进行了有机融合,从而使德育教育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总之,德育教育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融合,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必然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且在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实现地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从地理学科中吸收更多的养分,塑造更加完善的人格,形成更加全面的观念,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打造更加优异的个人品质,从而成为更加优秀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婧.如何有效将德育渗透初中地理课堂[J].清风,2020(18):55.
[2]完么草.初中地理落实立德树人改革任务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2020(3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