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相关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 朱国磊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朱国磊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西泉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也在不断改变。应试教育早已成为过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要重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所包含的知识非常基础且非常重要,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效率;提高兴趣;创新教学;课堂互动;

        
        小学数学教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特征和状况。小学生生性爱玩,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大特征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合理又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会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小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相关策略。
一、提高学习兴趣
        有趣的东西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课本上的知识相对来说死板又无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生动形象的讲解把这些生硬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好处与乐趣,从而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投入到努力学习数学的行列中、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统计”这一小章节的知识时,这一章节的理论知识不多但需要学生运用到相应的解答中。我把书上统计班级内学生最热爱的运动项目的这道例题给学生做了详细讲解,书上给的图并不是完整的扇形图,我把其中一部分数据的计算方法给学生演示了一遍,之后我让学生尝试算出剩余的数据。等学生把数据都算出来后我开始教他们计算这些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占的比重、所占扇形的大小,扇形的计算是学生画出正确的扇形图的前提。讲完这些知识点后我跟学生说他们可以利用扇形表示出很多东西,比如自己喜欢的食物在自己餐桌上出现的比例、自己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一天中的比例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学习知识产生直接的影响,有趣合理的学习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而传统生硬的教学方法则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和效率的提升。科学技术已经在大多数学校普及,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自觉利用身边的各种教学资源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教师教授的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可能性”这一小节的知识时,这一小节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重要,内容也非常简单。这一章节包含的理论知识非常少,要理解的部分也不多,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不做重点讲解。书上给的例子都是学生做实验的案例,所以我这一节课也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实验的方式来进行。我拿了一箱子涂了不同颜色的乒乓球,乒乓球的数量不一样,我让学生从这个箱子里拿五次球,拿出来的球不放回,并且把球的颜色和数量记录下来。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让他们根据自己摸的球的颜色和球的总数来计算摸到每个颜色的球的可能性,之后我根据学生给的数据来评价他们答案的正确与否。
三、注重课堂互动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互动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增加两者之间的亲密度和了解程度,学生也能够通过课堂互动把自己的薄弱之处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行下一步教学工作。

教师一定要深刻把握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一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自己讲解知识而忽略学生的表现。课堂互动还能够帮助教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从而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
        例如,在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章节的基础知识时,这一章主要是想让学生掌握这两个测量范围之间的关系及使用场合。我先把这两个面积所表达的含义给学生讲解了一遍。我着重让学生记忆了“1公顷=10000平方米”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这两个知识点,这两个知识点是这一章节的核心内容。我把这两个换算公式写到黑板上,我问学生:“10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呢?”学生思考了两分钟后开始尝试给出答案,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有小部分学生不理解这两个公式是如何换算的。我把这两个公式之间的换算又向学生详细的讲解了一遍,我讲解过后让学生做课后习题加深他们的印象,学生做题的正确率较高,那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我会在课下给他们单独做辅导。
四、重视作业布置
        虽然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但他们的遗忘速度也很快。数学是一门需要进行课题训练的学科,书上的理论知识都要运用到实际的题目中。小学课堂一节课的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都会被用来讲解书上的理论知识和例题,学生只有小部分时间练习。这小部分时间并不能够让学生透彻掌握教师讲过的内容,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布置适当合理的课下作业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做一定的心理和知识准备。
        例如,在讲授“小数乘法”这一重要章节时,这一章是乘法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入门知识,所以我非常重视学生对这一章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先把让学生观察书上的解题步骤有哪些共同特征,之后我给他们写了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题让他们尝试解答,有部分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能列出算法公式并写出答案,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不会做这一道题。我就我写的这道题把这一章节的基础知识给学生讲了一遍,讲完后我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让他们做练习一的第一道大题。这一道题是单纯的计算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十分钟后我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步骤,这两位学生的答案很正确但做题速度很慢,这说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下课后我让学生把练习一的全部习题做完并把练习二和三的习题都预习一遍。
五、定期巩固复习
        人的遗忘速度是有规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并帮助学生复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个学习阶段。虽然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并不是很多,但这些知识依旧容易遗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点一些之前的知识,也可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复习作业,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因数与倍数”这一重要章节时,这一章节的知识是重难点,考试的时候是必出的题目之一。因数与倍数与前面学习的乘法和除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正式学习这一重点知识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有关乘法和除法的知识点,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很容易把因数和倍数这两个概念记错,我把书上给的例子给学生分析了一遍,并且我把因数和倍数在等式中标记了出来。我写了一个等式让学生判断哪个是因数、哪个是倍数来加深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讲解完后,我让学生把课后习题完成并且我还要求他们把之前学习的有关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复习一遍。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应该成为每个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作用。在小学阶段就着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上面文章所提及的教学方式都是我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总结出来的,这些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实际作用,希望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萍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外企业家,2013(22)
[2]昝会颖.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