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吴鹏辉
[导读] 自信,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至关重要

        吴鹏辉
        湖北省钟祥市莫愁小学                                       
        
        自信,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至关重要。自信,是孩子的潜力的“放大镜”。一位哲人说过:“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努力完成愿望的动力。在自信心的驱使下,孩子们敢于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的成功。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上的许多问题,如学生知识贫乏;思想贫乏;语言贫乏;读写贫乏;语文课堂趣味贫乏等等,就连我们教师也经常埋怨学生学习不自觉、被动、消极,我们的课堂也经常死气沉沉的。问题的关键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我们往往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往往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课”,而不善于指导学习;更不重视学生个性创意的培养和发展。当然,我们教师为了肩上的一份责任感,也为了教育好学生,想尽了一切办法,结果自己弄得筋疲力尽,教育教学效果不明显。当教育背离了生命发展的规律时,教育就不能真正做到促进生命的发展。假如我们换一换理念和模式,学会放手,让学生从我们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我们的课堂就可以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孩子就会从学习中感受生命活动的快乐,语文教学将更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转变阅读理念,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多读书不仅能增加阅读知识,更能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小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都有期待、好奇的心理,与其老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不如利用学生具有探索性的特点,从学生的特质、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平等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以及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等方面,为学生提供阅读素材,让他们自己通过阅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要去阅读有字的书和无字的书。我们通过阅读无字书和有字书可以去经历无数的生命旅程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净化自己的境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在书中丰满自己的灵魂!   
二、转变思考理念,培养思维品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把知识讲了又讲,深怕学生不懂,认为只要教师讲到,学生就能学到,包办代替的行为总是无法解脱,这样的知识掌握就如同嚼烂的东西喂给学生,学生感觉无滋味,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同样会削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积累,轻视知识的创造和运用,学生很难改变配角地位,这种教学理念,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转变思考理念,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也应有“留白”之处,促使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避免“满堂灌”现象。

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试着来解决。找问题的过程实际正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过程,正是还学生以“权力”的过程。?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的奥秘,否则教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盛水的容器而不会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流,不会活学活用,只会照搬照抄。??
三、转变说话理念,培养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思考的空间和工具交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正确认识口语交际,贯彻“人本”精神,回归教学的本真,重视口语教学,此乃当务之急。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强烈的交流欲望是不可阻挡的。因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战胜内心的怯懦,抺去内心的阴影,树立一种积极乐观交流的心态,让他们乐于、勇于、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说话的环境,交流的舞台,持之以恒,那么学生终能做到愿说、会说、能说、敢说,不会再为说话交流所苦。学生不但敢说,也会爱说,甚至会争着说。
四、转变活动理念,提高参与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上课一讲到底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只好当观众,而开展课堂活动,则使教学气氛顿然“活”了起来。活动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活动的时候在听、在说、在动手、在动脑,各方面能力得以强化训练。如一年级学生的手工制作课,教师应该放开手,教孩子学会自己看手工的制作过程图片,探索制作的过程,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相信孩子通过亲身的观察与体验之后记得会更牢,操作起来也就更容易了。老师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尝试,来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们有我们所想不到的学习能力,多给孩子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机会和空间,我想:孩子们会越来越棒的。
活动课上的许多知识又是课本中没有的,如猜谜语、说话的艺术、交流我的好朋友等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将活动内容移植到课文的教学中来,从而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结构和沉闷的教学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转变拓展理念,学习生活语文?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的内容涉及到形形色色的社会,涉及到灵动的生活,涉及到活生生的人和人的情感。我们的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教学语文的内容和方式;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校里,我们要经常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例如春游、秋游、开故事会、朗诵会,举办英语节、科技节、运动会等活动。回家途中,让学生去观察、发现、捕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物。放假期间,请家长带孩子去游公园,逛商场,上书城,参观访问。
        理想的教育有时候,我们可以对违纪情况避而不见,给孩子们留下更多“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慢慢把“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也就是从“要他怎么样”变为“他要怎么样”,从“要我学”变化为“我要学”,也只有实现了根本的改变之后,他才能发生质的飞跃。给他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去实践,去体验,去感知,培养自信心,去细细品味幸福的人生!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