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 熊绍良
[导读] 高中知识的应试性非常强,尤其是政治学科

        熊绍良
        重庆万州区南京中学
        摘要:高中知识的应试性非常强,尤其是政治学科,大部分都是在严格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析过程。因此,教师注重政治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及激发学生个人能动性十分重要。高中的知识学习需要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难免会有些枯燥,学生兴趣不高从而背诵能力得不到提高,十分影响学科学习和成绩。因此,教师注重对于学生兴趣和内外动力的激发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正确课堂,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稳抓成绩。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习兴趣;培养;课堂
        引言:
        随着时代和教育的不断纵深发展,学校教育对于课堂和课程趣味性的提高越发重视,对于激发学生内外的学习动力越发重视。其中,高中政治课堂是文科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加入高考的重点学科,该学科需要学生能够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能够对具体事例、具体生活做出深刻的理论性的分析,同时教师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政治学科的特点是严格注重理论和生活的联系,对知识点的正确度要求非常高。因此,旧的课堂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师难免忽略课堂的活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做出探究。
        一、注重师生关系的良性培养
        课堂环节中除了学生与教材、课堂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如果说前者决定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那么后者就是促进这种吸收最重要的一分子。想要促成师生关系和谐友好,需要教师加强自己的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加深对每一位学生的关心和了解。不论是课上还是课后,要鼓励学生敢于同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只有长期的深入沟通和交流,才能让教师深刻了解每一位学生,能够制定出更符合学生特点的课堂计划和课堂手段。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法,使自身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能力的促进者,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教师可以从自身入手,主动给学生讲解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日常,学生能够在找到共同点之后对教师产生亲近友好的态度。消费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教师和学生进入共同讨论的环节,来从自己身边的消费引入本节课。这样能够在促进师生良好关系培养的同时,做到知识的传递,激发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产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课程的趣味设计和培养课堂的良好气氛
        新时代教育理念下教师要注重在课堂过程中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中对于学生个体和整体的不同关注。在教师的趣味设计下,抽象的哲學概念和理论知识能够具象化、生活化,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下不仅能提高对课堂的注意力,更加强了对知识的接受性,学生同政治学科的密切联系,对政治课本产生浓厚兴趣,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气氛打下坚实的基础。


        政治课堂的理论性容易促进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练习,进而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也就是说,就是把考试作为整个教育环节的中心,而没有真正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本科的课堂当中。教师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课堂上穿插练习,同时不忽略活跃生动的课堂气氛,能够抓住学生的无意注意,不断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中学生对于哲学的概念不清晰,容易产生概念上的混淆和理论上的偏差,教师的任务是规避哲学问题上的复杂性和抽象性,把哲学引入生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运用多种课堂手段和时事补充
        高中政治课堂减少了很多趣味性,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体系十分庞杂,覆盖在这种环境下的课堂难以避免死板的特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对于学科特点的把握不仅仅是发挥学科的长处,更要懂得如何规避学科的短处。教师要善于结合当今时事和使用多种现代化教具,在日常的课堂上锻炼学生分析和关注时事的能力。在课堂手段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时事视频做成PPT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情景带入,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讨论能力。用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来代替以往的灌输式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完成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府的职能一单元中,教师设计整体的课堂思路,紧密结合当今的时事政治,播放相关视频和主席讲话,同时可以和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身临其境体会政府的职能。
        四、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发展
        公共参与意识的发展不管对于学生个人还是国家而言,其价值都是不可小觑的。对于国家而言,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对其公共参与意识的发展是提高国家整体凝聚力、保障国家的稳定与健康的重要内容。对于高中生而言,公共参与意识的发展是促进学生担当意识、社会责任感养成的重要途径。在公共参与意识的发展上,教师首先要充分结合政治学与经济学中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意识激发;其次,要将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组织校内及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环保等公民参与度高的课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社会实践对公共参与的概念产生更具体的认识,达到推动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方面核心素养的发展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取得好成绩和深刻了解知识,就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课堂手段和方法,做好课堂促活、师生关系促活。只有师生和谐、课堂环境和谐、课程趣味性提高才能够从内而外激发学生对于政治学科的兴趣,在庞杂的知识中系统地建立起正确的框架体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引导课堂下学生对于理论性知识学习方法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促进学生开展思维和个人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永勤.高中政治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J].中国新通信,2018(12):183.
        [2]石祥.高中政治思想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