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黄海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也开始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创新

        黄海
        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实验学校  233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也开始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创新,然而由于大部分老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难以改变,所以就使教育手段的改革进程比较慢。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逻辑还没有得到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能力都比较低,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跟随改革的进程,把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因此本文意在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阶段 信息技术 项目式学习 教学应用
        正文:作为起到启蒙作用的小学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主要的表现就是信息技术这方面的推广应用。所以在小学教学中,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的教学重视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出真正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人才。老师在给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时,可以运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项目式学习的意义
        1.1老师教学方式单一
        在小学教学阶段,大部分老师的教学手段都比较单一。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传授方式都比较传统,一般都是老师直观演示后让学生再进行操作,逐个教学任务按部就班的去完成,缺少主动针对学生综合信息素养进行培养,其实就是用技能传授技能。教学方法的单一,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专注度比较低,有的学生在应付学习,也有学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当有的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通常没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从而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1.2项目式学习的含义及意义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组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立一个主题项目,并对项目需要解决的过程进行分析并实施,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的一种教学方式。项目式学习主要强调的主体是学生,即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则扮演引领者、组织者的角色。项目式学习主要突出的是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学生在研究项目时应该提前指定一个计划,通过计划有序的进行活动探究,从而得出结论,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感受。通过项目式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保持清晰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并且项目式学习还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
        2.1通过课堂提问,在课堂中引用项目式学习方式
        项目式学习已经成为现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在如今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开始逐渐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逐渐把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入到教学课堂上,从而帮助学生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效率,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当老师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老师可以运用课堂提问的形式把项目式学习引入到教学中。老师在上课之前,要把需要教学的内容熟悉一下,并对内容进行整理,在整理中找出一些针对性问题,为学生设立一个学习目标,在上课时,老师把自己整理的问题给同学提出来,让同学依据这些问题进行学习探究。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问题,分析问题中所要探究的重点,然后学生对这个重点进一步思考,并制定一个方案,在不断的思考探究中完善方案,最终通过方案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得出结论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说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根据自己探究的答案对其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评价总结。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更好的把项目式学习方法融入到教学之中,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开展。
        2.2通过小组合作,在课堂中引用项目式学习方式
        在小学教学时期,很多老师的教学方式都是一成不变的,大多都是在课上给同学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课下很少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就会使师生之间了解比较少,老师不能及时的去知道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的问题,所以就会让学生问题解决不及时,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如何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呢?这就需要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运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对同学进行操作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制定出几个操作项目,当上课的时候,老师先把4~6个人分为一组,之后让每个小组选出要研究的项目,当拿到小组的项目后,老师让小组成员讨论,制定一个比较完善的计划,并根据计划尝试完成项目,当发现计划有不对的地方,学生要及时调整,同时重新进行探究。当探究完毕之后,小组根据探究出的流程进行操作,完成小组的项目。最后老师让每个小组对自己完成的项目进行展示,同时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谈一下完成项目的流程以及从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感受,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既让学生自主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把项目式学习贯彻落实,还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质量,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
        结束语: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老师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发生改变,如今在围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前提下,项目式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老师教学的主要方法,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也要运用项目式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对问题进行思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漫漫.借助项目式教学 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考试与评价,2020(10):49.

        [2]钟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2):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