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周文芳 张小萌
[导读] 学生的性格、习惯和心理成长直接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

        周文芳 张小萌
        四川省会东县第三小学 四川会东 615200
        摘要:学生的性格、习惯和心理成长直接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应该从实际教育环境出发,为学生创造可发展、可学习的心理成长环境。作为班集体的“话事人”,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处理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心理辅导 小学班级管理 应用?
引言
        在小学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比较于幼儿园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将大部分的心思都用在了学业上面,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在小学中,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有可能是家庭方面的,也有可能是学业方面的,甚至情感方面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显得格外的重要。基于此,文章针对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
        (一)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内容具有丰富性
        班主任在一般概念下就是指督促学生完成学习情况的导师,这一说法也不够全面。班主任,也就是学生在学校中的监护人,在督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当前时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新时期下教育的发展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推动心理健康工作最重要的路径,为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为小学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二)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小学生中推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上,进而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品格,在学习的时候才能够更加的轻松自如。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小学班主任一定要通过加强学习来提升自己,在掌握更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同时还可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加强教师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如果教师想要更好地疏导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教师一定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在课余时间多去教室、学生家中(提前和学生家长约定)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感觉教师特别和蔼,从而放下心中对教师的芥蒂,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应该了解班级中每一个同学的特点,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应该多倾听学生的烦恼。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校园班级是学生开展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所以,作为小学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校园学习生活环境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班主任可依据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班级文化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使学生可以体会到班级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班主任在小学生班级文化创设当中,要重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例如,在班级布置过程中,可以制定班级口号,张贴一些文明标语等。通过班主任的积极带领,并加上学生的齐心协力,共同打造出和谐温馨的班级环境,使学生感到自己成了班级的小主人,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通过举办故事会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
        以往班主任在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主要是以说教的形式为主,在说教的过程中,通常是面向班级全体学生讲述相同的理论,让他们以聆听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将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导致部分学生不能积极接受班主任的说教内容,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故事会的方式,让学生讲解熟知的名人故事,要求他们在讲解的过程中,将名人的优秀事迹以及精神品格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讲解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名人的处世风格,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在学生讲解结束时,班主任可以根据他们分享的故事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然而每个班级都有语言组织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分享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事迹阐述不清楚的情况,这时班主任可以在给他们讲解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增加师生互动的次数,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四)开展形式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教育教学要求,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在班主任的积极带领下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共创友爱班级”“文明礼仪从自身做起”等多种形式的班会活动。班级学生要积极参与其中,交流形式不仅可以同桌间交流,还可以小组间交流,交流学生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可以通过积极交流沟通打开自己的心扉。伴随新课程的深化改革,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都进入了课堂,教师通过传授这些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结束语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话题。班主任要承担起助力学生成长的重任,必须结合新型教育理论,从知识健康发展、能力健康发展、心理健康发展等多个角度出发,落实心理教育工作,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渗透心理教育,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邵佩.小学班级管理中边缘学生的心理辅导探讨[J].教书育人,2020(22):36.
[2]蒙日坚.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A].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2.
[3]郑小霞.小学班级管理心理辅导方法探究[J].发展,2019(09):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