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城市规划相关的系列文件和会议,总结了城市规划关注重点的变化。通过对当前已批复和已公示的几个重点改革试点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分析解读,总结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的方向和重点。并结合最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要求对城市空间规划的重点内容和框架提出建议,以期对未来全面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总规改革,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改革背景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之前,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城市总体规划试点工作,核心工作围绕“战略引领,刚性管控;绘制蓝图,要素配置;制定目标,建立平台;统筹规划,规划统筹”展开。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不能脱离原有城乡规划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在此,笔者梳理了已经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和已经公示的《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成都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4个规划,通过对规划编制重点、规划方法、规划管控体系、规划实施机制等几个重点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了当前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关注的重点方向,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空间规划部分内容的编制提供案例支撑。
2、试点城市案例解析
2.1案例介绍
2.1.1任务型、不可复制的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北京总规”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围绕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北京总规”的编制是一个任务型的规划,重点在于落实和贯彻中央提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具有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
2.1.2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2014年5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总规修编工作。上海在资源环境紧约束的背景下,已进入“全口径、全市城、全社会”的有机更新阶段,致力于更加关注空间重构和功能复合、更加关注历史传承和特色塑造、更加关注生活方式和空间品质、更加强调“低影响”和“微治理”、更加关注城市安全和空间活力、更加关注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的空间治理策略,实现城市空间重构和城市活力提升。
2.1.3最具普适性的规划—《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广州总规试点的方向是“提质瘦身”,“提质”的重点在于加强对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全域空间和保护格局的管控,增强政府规划特点。
2.1.4 西部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的规划-《成都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成都总规”提出了“明确发展方向、守住发展底线、优化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品质”的规划重点,为西部地区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本。
2.2基于试点城市的城乡空间规划内容梳理
基于“总体规划2035”改革的要求及四个试点城市的案例解析,梳理了以下几个城市空间规划的重点内容,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空间规划部分内容的建构提供基础支撑:
表2: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方向及内容
.png)
3、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城市空间规划编制重点思考
3.1强化规划战略引领作用、构建城市发展目标框架
更加强调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从国家、区域、城市本身探讨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提出城市建设围绕“四心”的目标定位展开,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上海提出“全球城市,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定位,广州和成都围绕“两个一百年”的要求谋划城市发展定位。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的提出,尊重和适应城市发展规律,又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超前性战略需求。
3.2刚性底线约束,协调划定三条红线
国土空间规划开展以来,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一直是规划的重点。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城市的总体规划都强调了三条红线的划定。其中上海总规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三条红线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保护控制线”,通过底线判定、盘整存量、预期增量、弹性预留、结构优化和划定边界,对城市空间要素的保护和控制提出了刚性控制要求。
3.3 优化内涵发展,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北京和上海均为减量规划,广州和成都则都属于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展并存的状态。在城市内涵发展方面,广州提出了“美.花城”的战略,通过保护城市开敞空间、控制建设强度、引导建筑布局,保留主入风口,建设宜居美丽花城;成都的内涵发展重点在于城市治理和文化保护两个方面,通过“人口结构调控、公共服务体系配置、住房体系优化、交通治理、全域增绿、基础设施配置、城市有机更新”等手段提升城市品质。
3.4以人为本,均衡公共服务,实现民生保障
以上海总规为例,早在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启动之初就明确提出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首要的就是突出以人为本。为了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上海提出了“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设想,以社区为基本组织单元,优化社区生活、就业和出行环境,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将达到99%左右。使城市社区成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和实现“以人民为中心”规划目标的基本平台。
4 总结及展望
当前全国以建立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主线的五级三类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点编制内容。本文从近年“总规2035”改革试点的研究入手,通过政策比对和案例解析,分析了城市空间规划体系构成的重点关注内容。虽然当前的研究内容较为浅显,但作为长期研究城市空间及资源要素分配的城市总体规划,在未来空间规划变革中,其重点内容仍将是传承和延续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住建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与创新》总报告课题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改革创新思路研究[J].城市规划,2014(增刊1):84-89.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Z].2016
[3]李晓江,张菁,董珂,等.当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创新方向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2013(3):1-5.
[4]许景权,沈迟,胡天新,等.构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J].规划师,2017(2):5-11.
作者简介:
郭海娟(出生年份—1988),女,彝族,云南大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