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起重机械检验技术质量研究
陈志威
日立电梯电机(广州)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电梯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电梯起重机械作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对电梯的使用安全有着较大的影响。为确保电梯使用安全,电梯起重机械设备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实施检验检测。
关键词:电梯起重机械;检验技术;质量研究
引言
在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高层建筑物对于城市空间资源的使用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优势,通过纵向式的空间结构调整,可以增强固有空间格局内的使用率。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伴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电梯产业结构也在逐步调整与完善,进而为建筑内部的用户提供更为便利的出行条件。但是从实际使用过程来看,电梯本身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操控系统,在全天候的运行操作过程中,电梯设备的内部组件将产生不可规避的磨损现象,如果此类磨损问题超出电梯设备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加大设备故障的产生概率,对用户的出行造成一定阻碍,如果用户在乘坐电梯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则将对用户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侵害。对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电梯设施的检验工作,结合管理工作以及电梯设备的应用性能,制定出更为完善的管控措施,提高电梯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本文针对电梯检验中的事故伤害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1电梯起重机械检验的准备
在实施安全检验之前,需要做好电梯起重机械安全检验的准备工作。
1.1资料准备
电梯起重机械检验工作专业性极强,需要专业人员实施系统、全面的检验。检验前期要准备好完整的检验资料及技术文件,作为检验指导及依据。检验前需要准备的相关资料参考如下:①设备制造厂商所提供的装箱清单、产品检验合格证书、电梯整机试验报告、安全部件(包括门锁、限速器、缓冲器等)的调试报告等;②设备安装公司所提供的安装说明和图纸、电气线路的铺设图、零部件的安装图等;③设备管理部门所提供的自检报告、事故记录、事故处理报告、同意检修文件等。在收集、整理上述文件资料后,由最高负责人进行签字并加盖公章。
1.2其他准备
其他准备参考如下:①电梯起重机械实施检验前,要仔细地检查电源、电压及周边环境;②起重机械周边应禁止贵方杂物,禁止有中重叠或较差的电缆线路;③对检验的机房、井道及周边应做好清洁工作;④在检验的起重机械外围应摆放警示牌;⑤提前通知物业及行政管理部门配合起重机械检验工作,并请物业下发电梯停止使用通知;⑥准备好检验作业需要的表格及记录本。
2先进制造技术在电梯制造中的应用
2.1 成组技术(GT)
在电梯设计制造中,成组技术是辅助先进制造的基本技术,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企业管理等整个系统工程进行有机的组合,打破产品型号多、小批量生产的常规生产模式,使企业在激烈市场中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成组工艺是成组技术的重要核心,根据产品结构、原材料、生产工艺等特性部件组成一个部件群,按照部件群制定相应产品的工艺进行科学加工,提高生产效率。例如CST电梯制造公司基于成组技术上在精益生产管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应用。1)采用成组技术,对制造的产品进行一定相似性准则,分类编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产品大数据库.组织生产各个环节,实现对产品部件设计、制造工艺制定的科学合理化.推动由零散加生产向规模化生产升级,为企业达到技术生产效果,优化企业在实施精益化生产过程管理模式。
2)从销售合同签约生效后排产之日起,采购原材料的到货率,生产产品的部件结构参数、性能及尺寸要求,如:轿厢支架、曳引机机架、轿板、门板、导向轮等通过成组技术优化技术加工图纸生成,并就对相似零件的图纸,生产工艺和工装进行调整,进入到预约采购或预约加工,大大可以缩短电梯的加工周期。在整机生产、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生产部、采购部、技术部与研发部能根据以往相似产品技术数据及时交换信息。使发现的问题得以尽早解决,实现并行工程。3)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该企业采用生产部早会、车间宣誓会、抽查评比等形式让质量第一的意识深入员工心里。采用成组技术让企业技术与生产部门的员工通过相似性原理确定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加工,装配等的检验手段和检验规律,确保检验手段和检验规律的科学化。4)推行准时化生产该公司产品绝大多数按合同标准化生产,少数按市场技术特殊性或客户提供要求安排生产。根据合同交付时间,安排技术处理、原料采购、零部件加工、装箱运输等都按倒推的时间表进行,自成组技术应用后,电梯轿厢、导轨、钢丝绳、曳引机等部件的准备时间更精准,生产交货更及时。
2.2 人工智能(AI)
由于电梯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制造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应用标准,不同类型企业管理模式在信息化制造应用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化.特别是CAX在不同企业制造领域应用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功案例;同时一部分企业已将基于知识的CAE和PDM系统进行了应用;少数企业将PDM与ERP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后,应用到综合管理层面。电梯设计是一项集机械与电气、控制一体化的复杂工程,研发人员在产品研发中存在很多基于算法、知识和规则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问题。要求人工智能来解决研发人员在开发产品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利用好人工智能在运算速度快、精准率高等性能,并逐步采用CAXA、3DMAX、UG等三维设计软件实现人工设计智能化。自动扶梯作为公共场所升降设备必须要有精确的各种最大负荷或空载承压计算,如果只是采用理论校核、样梯试验等方法来做技术上的可靠性验证处理,无疑加大不确定性,无法管控安时完成制造交货期限。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大型公共型自动扶梯设计制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技术研究支撑。
3电梯检验中事故伤害的预防措施
(1)为检验人员树立安全意识。检测人员作为电梯运维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检测人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能,直接决定着整个电梯设备的维修质量以及电梯事故的制约效果。这就需要对检测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通过相关技能以及岗位认知度的培养,为人员树立相对应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保证检测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严格遵守每一项规章程序,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降低电梯检测事故伤害的产生概率,维系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2)做好前期检验核对工作。从电梯设备的工作模式来看,其本身属于一个复杂性的操控系统,需要相关检测工作可以正确落实到每一个联动机构之内来实现对电梯设备故障的精准分析。当此类维修需求作用与检测人员审查时,则需要检测人员具备相对应的维修技术,可以精准分析出电气故障机械故障的损坏原理,以及时制定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确保电梯的稳定运行。对于此,承接电梯维修的各个企业,则应针对电梯设备型号以及建筑结构使用功能等,全过程分析出电梯设备本身在全寿命周期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标注好每一个设备运行指标的极限值。这样一来,检修人员在进行操作或实施可以按照说明书或者是技术文件来实现对电梯设备的逐一检测,进而排查出故障,同时也可为自身安全性操作提供基础保障。
结语
电梯检验过程中事故伤害的产生,将对检验人员以及电梯设备等造成严重的损害,这就需要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对事故风险问题进行全面防控。为此,在制定安全防控举措时,必须立足于电梯设备运行模式之上,结合电梯运行原理,制定出多元化的检验工序,强化实际检验效果,保证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永忠.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分析及预防措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14):25-27.
[2]杨万飞,罗若钊,付小标.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6):133-134+136.
[3]吴冠军,杨茜.浅析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预防措施[J].装备维修技术,2019(02):46.
[4]肖海峰.电梯安全性能影响因素及强化电梯检验检测的方法研究[J].装备维修技术,2019(0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