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施向前
[导读] 全面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促使信息这一新型的教育教学手段被大部分学校利用到教育教学中,在美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将美术教学资源有效汇集,把美术教育空间拓宽。
        施向前
        张家港开放大学  江苏省苏州市 215600
        摘要:全面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促使信息这一新型的教育教学手段被大部分学校利用到教育教学中,在美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将美术教学资源有效汇集,把美术教育空间拓宽。信息技术集多种信息为一体,如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交互性和集成性非常强,把信息技术引入到美术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提高,对其情操予以陶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学;应用
1 前言
        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可以说,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社会。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使美术课更加直观、高效,它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表现出的巨大推动作用,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2 高职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体现
2.1丰富教学资源
        在美术教育中,评述与欣赏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形式。美术教育需要教师在适当的引导下向学生展现美术内容。也就是说,美术教育中的评述与欣赏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顺利的认知世界、了解自然。学生在欣赏富有冲击力、创造力的作品中能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都将得到大幅度发展。不过,在传统教育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加强学生的美德素质一直就是困扰众多美术教师的重大难题。美术教育需要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才能够增强学生美德素质、美术素质。也就是说,美术教育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料,可这在传统教育系统下通常很难达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有效解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更多的美术教学资源,随后筛选、收集信息资料,完成信息技术和美术教育结合,这对美术教育发展来说无异于奠定了良好基础。
2.2有利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统治高职学校的艺术课堂,抑制了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成长。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课程,以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有利于建立起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
2.3增强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职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这通常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大量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及分析,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感官效果来增强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美术作品多以图片和文字描述的形式存在于书面教材中,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讲授和书面学习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这种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很难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较为深刻的体会,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时,教学手段得到极大的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建设色彩缤纷、形象生动、声像同步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使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环境及寓意产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引发两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也正因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教师可以选择能够充分展示自身教学特点以及更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3 信息技术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应用创新
3.1以学生为教育本位,构建信息教学体系
        根据新时期高职美术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需要,高职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得以发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和组织者,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美术教学作品资料收集和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补充课堂知识,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己探索和发现美术作品的内涵与价值,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作品信息及资料进行收集和应用,能够让学生获得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意味着高职美术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意识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成长需要,为学生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美术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以阶段性成长的方式,不断探索并且尝试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调整与应用,实现健康全面发展。
3.2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高职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仍为大部分教师所采用,这种一言堂的模式,不仅不受学生欢迎,还会对学生的低落、反感情绪带来负面的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基于此,就需要教师转变理念,通过渗透信息技术,来解决美术课程中的重难点和疑点,并通过在网络上下载相关学习资料,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本节课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还能使他们的预习方法更对路,更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对于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先自己或跟同学讨论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则可以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便无形之中完成了先学后教,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听课,效果良好。在听课时,教师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使用微课、PPT等手段,来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面临的问题。在此环节,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地给予其引导、启发和点拨,使他们的讨论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其真实的需要,还能使美术课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的乐园。
3.3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学生作品,升华学生认知水平
        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其并非是学习的中介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与升华。通过对信息技术予以使用改变了以往的单向评价,将评价的新局面开创了出来。我们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给学生,对其作品予以集中展现,把其参与评价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典这样就能够借助评价环节的作用方便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与认知的显著提升,充分发挥出评价的功效,一方面很好的巩固了旧知识,另一方面也对知识联系予以了强化,将知识内化。因此,我们应善于发挥信息技术的有效作用,与学生一起将一个新颖有趣的作品展评区开辟出来,专门用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现,并在班级内部进行评价。第一,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对学生而言,通过对其作品进行集中展现能够更好地呈现出他们的自我个性与才华,有效激发其创作激情与评价动力,把其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第二,让教学更有针对性。通过集中展现,我们可充分了解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哪些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存在,并统一对其进行分析与指导,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成功实现教学面向全体的目标。第三,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学生同时担任着被评者与评价者的身份,如此就可带着双重身份进行观察与鉴赏,也就是创作者和欣赏者都是他们,帮助其将知识更好的掌握,促进创作水平与审美能力的不断增强。
4 结语
        总之,应用多媒体技术于美术教学,能使重点突出,难点易突破,信息量大,有助于照顾到全体学生,省时高效。又因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动态选择性等优势,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必将会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艳.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3):105.
[2]黄秋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开展中职美术教学[J].广东教育:职教,2018(04):66-67.
[3]许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科普童话,2019(24):79.
[4]郑孝义.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教育学术),2018(7):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