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
湖北省武汉市财贸学校 430013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被教育界关注。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疾风怒涛”的时期,他们时常会出现烦躁难安、暴躁易怒、反复多变等不良情绪,如果不经过正确的引导,会发展成为抑郁、躁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管理好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是教师工作者需要积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笔者班上曾经有一个男孩,他上学第一天就迟到,上课讲个不停,不接受老师教育,还与他们顶撞。作为班主任同他交谈时,也是一副不知不觉的样子,自称就这习惯。在犯错---教育---再犯---再教育的循环中过了一周,他还是我行我素,任课老师叫苦连天,笔者也是伤透脑筋。与家长接触,得知其父母离异,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教育手法比较简单,一发火就是一顿打;母亲虽也有关心教育,可说多了,他就粗暴打断,恶言相向。父母对他已无计可施,又把重任委托于学校。怎么办呢?还没想出好的方法,他又惹事了:为了义气,他参加了一次打架斗殴。可对于处分他脸上写满了不在乎,但当他得知对方有个孩子很可能躺在床上度过一生时,他的身体重重地颤动了一下,眼里闪动着懊悔,头低得很下。那一刹那,笔者的直觉感觉:这孩子还有希望!
的确,在同学们的眼中他热心、守信、幽默、聪明。可他的症结就在于他的自制力差,容易冲动,感情用事。这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成长。找到了“病因”,就开始对他“治疗”。值得庆幸的是这孩子内心其实也渴望着改变,而这种内驱力是他日后真正得以转变最重要的原因。
最开始笔者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让他回家认真思考。有一个好勇斗狠的武士向一个老禅师询问天堂和地狱的意义,老禅师轻蔑地说:“你不过是个粗鄙的人,我没有时间跟这种人论道。”武士恼羞成怒,拔剑大吼:“老汉无礼,看我一剑杀死你。”禅师缓缓道:“这就是地狱。”武士恍然大悟,心平气和纳剑入鞘,鞠躬感谢禅师的指点。禅师又道:“这就是天堂。”过了几天后聪明的他谈到他的体会是:“进一步,万丈深渊;退一步,海阔天空。”能悟出了这个道理,证明他在情绪管理上已经迈出了关键的认知第一步。
接下来笔者从小事训练他的意志力。规定他按时起床、不准迟到,上课除了举手发言、讨论,不准讲话。一开始,他无疑感到难以忍受。众所周知,如果将养成好习惯比作爬山,那么改掉坏毛病就像登峭壁,难上加难。但他确实在努力地一点一点的进步,终于他在获得了众多老师的赞扬的同进入下一个环节:如何用理性驾驭情绪。
笔者给他制作了三种颜色的卡片,让他训练自己克服冲动,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红色的上面写着:“停下来,平心静气思考后再行动。”黄色的上面写着:“说出问题所在及自己的感受,想出多种解决方案,并思考它们的后果。”绿色的上面写着:“选择最佳方案付诸实行。”这样的三步曲看上去一目了然、简单明了,但在实际情绪管理中特别困难。因为人们通常在心情低落时格外需要这些技巧,而这时是最难接受外在的影响的。所以笔者明确要求他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并学习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例如:生气时,心跳加速,两手冒汗,坐立不安,这时必须一方面努力听清楚对方的话,另一方面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咆哮怒责。笔者经常同他模拟情景,帮他防患于未然,打一剂预防针。例如:假设你被人作弄,你将如何处理?如果你的朋友让你为他打架出气,你将怎样做?老师或上司让你受委屈了,你该怎么办呢?
在自我控制方面他有了十足进步。但有一天他苦恼地对我说:“老师,有时我真的很气愤,又不能发泄,憋得好难受。”笔者突然意识到帮助他如何认知情绪,克制冲动,但忽略了愤怒是需要抒解的。情绪管理不是消除或压抑情绪,而是调整情绪的表达。有人问西藏高僧应如何处理愤怒,他的回答是:“不要压抑,但不要冲动行事。”于是笔者让他当感到情绪异样时就大声地唱歌,或者在心底默默哼唱节奏平缓的曲调。这一招在他身上也奏效了。
他变了,从一个易冲动、不计别人感受的人变成了一个懂得控制、用理性驾驭自己情绪的人,同时也学会了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他的变化大家都用“焕然一新”一词来形容。毕业时,我告诉他:“崇高的人格必建立在自律的精神上的。”并送他一句作家汤玛斯 李科纳(Thomas Lickona)的话:“我们必须控制自己,才可能谈及其他。要做到以理性驾驭情绪,唯赖意志。”而他一直做得很好。
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情绪管理,根据学生青春期心理发育特征,为其创设认识和表现自我的情境氛围,教给学生管理情绪的方法,正确认知他人情绪,引导学生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努力做一名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的合格学生。这是笔者教书生涯中的一个成功的案例,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一个值得永远做下去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