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模式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黄余莲
[导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迎来春风。以往的初中教育管理模式并不重视学生的感受,这很不利于师生之间和睦共处。
        黄余莲
        重庆市綦江区古南中学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迎来春风。以往的初中教育管理模式并不重视学生的感受,这很不利于师生之间和睦共处。初中教师要随时注意社会管理方式的改变方向,应采用柔性管理去很好的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柔性管理工作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让有需要的初中教师能够得到帮助与运用。
        关键词:柔性管理;初中;班级管理
        引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渐渐意识并开始提倡以人文本的教育观念。其主要思想是将学生做为教育的中心。我们不仅仅要全面发展他们的各方面素质,并且还应该格外关注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情况,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价值,还要指导他们去朝着实现自我的价值努力。
        一、现如今柔性管理模式的认知
        刚性管理使用各种的制约办法和手段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柔性管理更倾向于避免令行禁止并具有着刚性管理的非强制性。其自身最大的有点便是,让人发现自身的优秀品质,寻找自身的价值,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各种潜力和创新思想,使他们发展出健全且健康的人格,让学生快乐的生活并乐于学习。从科学角度出发,思维方式从刚性到柔性的转变的前提便是柔性管理,刚性思维具有一定的延时性,而柔性性思维则具有与时俱进性,即同步转型。它要求着教学管理者有着从看破表面现象深挖本质的能力,看出事物与时俱进,发展改变的能力,并且能 够在自然发展的状态下洞察出事态发展的历程,以体会出学生现在正在的需求与欲望,同时还要有着很强的“预知能力”。
        二、为什么要柔性管理初中生
        青少年心理问题得到解决,青少年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美德;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者仅仅只是被掩盖,被遗放,又或者是根本没有去解决,学生便开始形成冷漠的人格和所谓的自闭症。学生应仔细的思考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找出获得的知识与社会生存所需要他们运用的知识之间联系的能力,将其作为自己的生存技能。刚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外在行为的约束,缺少了对内心心理活动的了解,因此很多人理解老师的想法,但是不会顺从老师的意思,以至于不能形成完美的人格。其实柔性管理并不是教育学者提出来的,也不是针对与学校管理,不过用在初中教育缺失十分和切的,因为其所提出的人性化管理,恰恰可以解决现如今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问题。在素质教育兴起的当下,社会所关注的是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是否具有了独立自主,以及健康完全的人格。如果学生在这个阶段,还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发展方向。这将会给学生使接下来的生活以及学习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三、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一) 了解在先
         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应从个体的行为表现出发了解心理状态进而去发现其心理需要。比如,喜欢做小动作的同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去“遮盖”小动作上,为了别让老师发现,那么身体动作会极其不自然。因此老师在进行行为管理时,应该先注意到学生的行为表现,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初中班主任工作还有一项内容就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首先了解学生具备哪些人格素质,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提高。九大人格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人格理论,九大人格各有优缺点,如具有完美人格的学生表现为:追求不断进步的步伐、原则、规范,善于自我批评,也爱批评他人。但很容易被良心责备或遭遇他人的责任。当学习受到阻碍或表现不理想时,容易因内心的困扰而产生愤怒和仇恨。针对这种人格的缺失,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综合教育,促使其“放下形式,宽容乐观,敢于尝试,然后开朗”。
        (二)管理在后
         理解关怀是学生深刻理解的灵活表现,也是开启心灵之门的关键。正如文化教学一样,柔性管理也需要因材施教,也需要因材施教。无论是成立班委还是建立奖励机制,都要“对症下药”,用情感影响学生,用适应的程度和接受的方法管教学生,让他们觉得班主任就是一个可靠的伙伴,而不是一个时时刻刻批评他们的教育家。 此外,班主任还应深刻认识自己的人格属性和内在需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偏见,努力提高,才能更好地与学生的各种人格相处。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学习和分析,我发现我有忠诚的人格特质,这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尤为明显。比如,我经常教学生努力做别人心目中可靠的人,做值得信赖的人,要有执着的研究精神,所以我认为学生应该忠于学习。但其实“学”的行为不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它也可以体现在任何形式的游戏活动中,“学”和“玩”的过度分化都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我会尽最大努力让学生把游戏和学习结合起来,从游戏中找到更多的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柔性管理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仍然有很大的益处。在初中班级管理体系中,班主任要注意总结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情绪变化,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根本问题。不仅不能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点,更要以此为突破口,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内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管理模式的弊端,如压力不够,容易培养他们脆弱的心理。总之,柔性管理也需要有“刚性”的一面,完全实行柔性管理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永德,胡乃云.浅谈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 43-44.
        [2]张朝.我的成长和她的成长[J].高考,2019(14):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