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心理学教学策略创新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李欣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师生的思想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持续更新,使得互联网技术在心理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李欣
        河池市卫生学校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师生的思想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持续更新,使得互联网技术在心理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中职心理学教学现状为出发点,对如何实现心理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心理学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开始注重利用相关技术开展教学,以此提高教学质量。经调查发现,当前中职学校的心理学教育开展情况并不乐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找到合适的方法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心理学教学现状
(一)心理学教师对互联网认识不足
        中职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15-18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此,教师在开展心理学教育时,要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出发,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以此促进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从新的角度出发开展教育工作。但是因为心理学的相关教学内容大多偏向于理论教学,所以教师习惯了利用较为简单的方式开展教学,他们对于互联网的了解不够充分,这导致整体的教学氛围过于枯燥,难以提高心理学的教学质量。   
(二)中职学校对心理学教学重视不够
        中职学校属于技工类学校,它的主要办学理念是培养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为此,中职学校更注重实践类课程的开展,容易忽视心理学教育的开展情况。但是,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料以及场地。学校的不重视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这就导致教师很难提高心理学的教育质量。此种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时就会单纯从教学任务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比如从教材出发将学生需要记忆或者背诵的内容告诉学生,让他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相关的知识。此种方式不仅无法发挥心理学教育的价值,还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1]。
(三)心理学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心理学教学属于一门偏理论的课程,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与心理知识相关的概念。这就导致整体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每次教师也只是从教材角度出发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热情,认为这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学生学习不积极,教师的教学也无法得到有效开展。有些中职教师会想要利用互联网进行辅助,以此丰富教学内容,但是因为他们对此不够了解,所以不知道应该如何将互联网与心理学教育融合在一起,导致心理学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心理学教学策略创新
(一)融入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中职心理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较为常用的便是多媒体技术。在以往的心理学教学中,教师会更加注重从传统教学理念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在遇到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只能通过口头说教的方式开展教学。此种背景下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严重影响学生的能力发展[2]。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将一些抽象的知识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另外,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注重从问题出发,合理进行设计,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以《心理过程和人格》为例,在对该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时会涉及到感觉的特性之一部分,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能从理论知识中了解感觉的对比相关的内容,此种情况下学生不能确切的理解相关的内容。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时,教师就可以提前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更为直观的了解相关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两张图片进行对比。一张图片的内容是两个大小相同的白色正方形,另一张中也是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向,但是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背景为黑色。通过两张图片的对比学生会发现,视觉感受是不同的。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学相关内容的趣味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后,他们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创设网络平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挫折教育是心理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敏感,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会容易产生退缩的想法。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各个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非常注重挫折教育,希望学生能够养成坚强、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所以,心理学教师应该将此部分重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锻炼学生。教师可以创设网络学习平台,将课堂中所讲的内容以及相关资料分享到网络平台当中,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复习,高效开展心理学教育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例如:以《挫折与心理防御机制》为例,教师在对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可以先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搜集资料制作成教学时需要的视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教材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当前面对挫折时候的心态。之后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使其形成心理防御机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提前准备的视频资料进行辅助,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在教学时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高效开展心理学教学,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通过了解会发现,有些学生很喜欢这门课程,所以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有些同学是因为感觉有趣,但是并没有很认真的融入到课堂当中。针对此种情况,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找到合适的方法因材施教[3]。
        例如:以《心理应激和心理疾病》为例,教师在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尝试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在教学开始之间根据学生的特点录制微视频,在课堂教学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并且愿意主动学习的学生,教师要注重专业知识教学,加强学生对于专业内容的了解,促进学生发展。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在视频中增加一些有趣的视频片段,或者动画图片等等,让学生在较为轻松地氛围中学习相关知识。
(四)立足大数据,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不仅会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枯燥,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为此在对《心理障碍》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大数据的角度出发,搜集一些与该部分内容相关的资料丰富课堂内容。例如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案例分析,但是教材中的内容有限,教师就可以通过大数据搜集一些有趣的案例,让学生对此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心理学教师在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工作时,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找到对应的教学策略。其次,教师还要加强自己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微课以及大数据等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高心理学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晓平.网络环境下中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2020(05):224.
[2]杨珊莹.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心理健康的危机干预[J].东西南北,2020(12):192-193.
[3]李俊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探讨[J].心理月刊,2021,16(06):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