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的困境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王赛
[导读] 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实践当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中职教育贯而不通、联而不合等问题。
        王赛
        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实践当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中职教育贯而不通、联而不合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的困境与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困境;对策
1.当前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的困境
        1.1中职教育贯通培养目标与普通教育相似
        现阶段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校企合作、师资结构、实训场地以及培训方案的设计、教室建设等均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我国中职教育贯通培养尚未以职业教育学生快速融入社会为导向,缺乏目标导向思维且与普通教育模式尚未形成差异化发展。中职教育贯通培养与普通教育培养相似主要是因为中职教育贯通培养缺乏明确的培养导向思维且没有清楚定位中职教育贯通培养目标。实践当中,部分职业院校尚未将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作为办学重点,加之社会各界及学生均认为该模式只是一个变相晋升学历的一个路径,若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教学过程中,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难以发觉学生的发展潜能及个性,甚至有可能还会出现影响学生职业发展的问题;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若其不能准确把控中职教育贯通培养的主要问题,这样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财力,同时也无法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对于国家及社会而言,中职教育贯通培养目标与普通教育相似将会对我国人才结构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2中职教育贯通培养与普通教育教学方式基本一致
        实践当中,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与普通教育教学方式并没有实现错位发展,教学当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基本相似。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类型相比,尽管二者属于不同的类型,但二者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但从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中职教育贯通培养与普通教育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课程考核标准、学科评估标准基本一致,正因为这一问题的存在,而大大降低了办学成效,降低了职业技能培养目标。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尽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知识做支撑,教学过程中,若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播,忽略技能的培训,这样职业院校不仅无法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也会降低其存在的意义;其次,择校分流后,普通院校所使用的选拔培养方式也无法满足中职教育贯通培养需求。然而由于我国严重缺乏技能导向型考核机制,中职院校招生依然使用着与普通院校招生相似的选拨方式,当中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公共课及基础课的课时就会大幅增加,这样将会大大缩短学生的实训时间及技能训练时间及次数。所以,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必须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明确中职教育贯通培养与普通教育的差异。
        1.3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同一化
        从当前部分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看,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二者之间的贯通与衔接存在同一化甚至混同化问题。加之当前中职教育贯通培养体系不完善,进而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中职教育贯通培养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现行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理论性及实践性均有待提升,中职贯通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就是中职三年仅仅只是在学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训,但并没有安排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实际操作,理论教学当中,课程的衔接性及渐进性也相对较弱,职业技能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次,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教育之间也不能很好地配合,因而理论教学无法为职业技能教育提供更好地服务。其次,由于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培养方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进而导致实践操作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在此模式运行的初级阶段,各试点院校所拟定的培养方案均缺乏统一的规范及充分的理论基础,同时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当中,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训当中基本上没有多大利用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2.解决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困境的对策
        2.1进一步明确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
        明确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不仅可以为我国培养大量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解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也能够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以及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所以,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及发展规划必须与《中国制造2050》密切配合,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线路图、时间表及任务书。只有进一步明确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并以市场为导向,职业教育才能从“普通教育的附加成分”转变成“与普通教育相同地位、不同类型的教育”。明确培养目标后,还需建立健全技术技能职业分类体系,并构建职业资历。建立技术技能职业分类体系时,首先必须以行业为依托,制定系统的行业资格认证,与此同时,还需根据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选拔培养机制。
        2.2不断优化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当中,必然会出现诸多问题,所以,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不断优化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此过程中,首先就需创建生产与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确保学生毕业之后可直接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其次,还需自始至终坚持以现代学徒制及新型学徒制为发展目标的办学特色。不论是师资结构的调整还是实训场地、教室建设以及培训方案的设计等均应以创建现代学徒制及新型学徒制为目标,以打造中职教育贯通培养的特色优势为核心。不断优化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主要为了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毕业后快速的融入到劳动力市场,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3做好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有机衔接
        中职教育以及高职教育作为国内职业教育的两个主要层次,其也是职业教育体系基础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技能型优秀人才。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中职院校必须不断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我国为了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所以创建了中职教学衔接模式。要确保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就需做好以下几点:(1)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则为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教育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需有一定的衔接性,所以,这就要求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用人单位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并以此为依据准确定位中职教育贯通培养目标,与此同时,为确保培养对象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与资格证书,设置课程、制订教学计划时就应设置与国内职业技能及资格标准要求相融通的教学内容及实习计划。(2)确保新模式课程体系的有机衔接。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中职教育培养模式的衔接中课程体系的衔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通常包括基本素质能力课程以及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所以,授课过程中教师就需高度重视课程内容及课程目标的有机融合与无缝对接,实训当中更应注意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与国家职业技能及资格标准等基本要求的融通性,只有做好上述几点,才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培养了真正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实践当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制定可行性方案解决上述问题,以便从根本上提升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为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长亮.浅析中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9(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