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悦
黔南民族师范 学院外国语学院 贵州都匀 558000
[摘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高等教育中所有课程都应该贯穿的理念。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需要贯穿思想政治,在这一思想的领导下,各教师就应该根据所任学科的内容与特点,结合时政,有意识、有目的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课程当中,真正让每一堂课都有育人的价值。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社会日新月异,科技也没有停住脚步。英语这门学科一直以来在我国的课程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已经成为求学、工作的一块敲门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思想以及素质的提高,当前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听说读写,实际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人们期望的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科技水平的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信息获取与交流越来越变得简单容易,新时代的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格局也在发生改变,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应重视培养人的全方面发展,如身心健康,思想品德,个性等,但如今的大学英语课堂鲜少有这方面内容的开展,许多教师在准备课堂时,在一块上还是比较欠缺。
了解任何一门文化,语言都是其钥匙,英语也不例外。作为一门高等教育的课程,英语应该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桥梁,通过英语这门课程,知道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自己成为一名奋发向上的新青年,可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英语课程中的重要性。根据以前的调查报告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整体上来说是正确的,但是也要注意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浮躁风气已经影响了新一代的青年人。思想浮躁,对政治了解得不深刻甚至不了解,没有理念信念,缺乏社会意识,不能吃苦耐劳等等问题,都是在当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政这门课的教学模式方法,理念的陈旧,使得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它需要有新鲜的血液注入,紧跟新的时代潮流。英语作为一门沟通中西方文化的学科,在英语中贯穿思政学习十分有必要,教师应要注重给学生在英语的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为思想政治教育打开新的局面。
二、基于多模态互动的英语思政教学
多模态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教师会利用高科技辅助教学,如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使教育方式更加现代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学生进行互动,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比如播放关于中国历史等相关影片,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可以用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如美国有一部纪录片《习近平的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China: Time of Xi),这部纪录片是以国外媒体的视角向学生们介绍,中国在习主席的领带下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自身的发展为世界带来的变化,这部纪录片系统的讲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让学生们能够清楚的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从而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同样的此类纪录片还有很多:BBC录制的纪录片“Chinese New Year2016”(《中国春节》)、“The Story of China 2016”(《中国故事》)以及“China from Above”(《鸟瞰中国》)等,在英语的教学中,将这些中国文化、中国故事融进其中,让学生为祖国而自豪,唤醒他们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系统学习中华文化,从而形成文化自觉,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教学中多模态选择与使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遵循最优原则。在选择之前应该考虑清楚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模式相匹配,是否能够最大化的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是否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模态是否已经是能够展示课堂的最佳模态。例如,教师在英语中贯穿思政教育时,语言不够精彩,乏味之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结合图片的形式来展示,如若还不够生动形象,则可以通过音像的方式来体现,让学生更生动理解教学内容。
其次,为避免学生对同一种模态学生产生疲劳,教师应该经常更新自己的教学模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英语中的听力为例子,一般是教师播放英语材料,学生一遍听一边练习,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核对答案这一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单调,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对英语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口语交流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况、情绪变化,适时地调整教学模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有目的的让学生自助的通过网上课程学习平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英语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该环境中更加轻松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再次进行交流,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口语水平。
三是将学生作为模态选择的中心。无论教什么内容,无论利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教学,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中心。在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中穿插思政教学的模式,要对内容和模式选择恰当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大学生年龄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制定一堂能吸引学生,有教育意义的课堂。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已是趋势,教师要科学运用,就能对教学质量的发展产生好的影响。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文化,更能让他们打开视野,看到世界的广阔。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更好构筑好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当代大学生应该要坚定文化自信,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把中国文化带出国门,走向世界,发扬光大,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立足当下,看向未来,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付雅楠;梁娜;."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反思."智库时代 .(2019):216-217.Print.
[2]胡婷.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思考[J].科教导刊,2013:103-104.
[3]刘飞,力明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55-58.Print.
作者简介:盛悦(1991.07-),女,汉族,贵州都匀人,硕士学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