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霞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城南幼儿园 邮编033400
摘要:幼儿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开发大脑、构建思维的重要基础阶段,在该阶段对学生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能力的全面培养有着不可言说的重要意义。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幼儿教学方法被逐渐应用于幼儿园教学当中,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以及教师指导的具体策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教师指导
幼儿时期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思维比较特殊,为了对幼儿自身的差异化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区域活动教学法渐渐走进大众视野。区域活动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引导幼儿进行独立自主的活动,区域活动教学法有利于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进行针对性学习,能够有效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需要教师对活动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投放安排,并应对幼儿进行专业适当地活动指导,这便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对区域活动有专业科学的安排,鉴于此背景,本文旨在对教师提出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科学指导的策略建议。
1.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教师指导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教学收益的高质量,人们开始把教育改革目光放在了幼儿的基础启蒙教育中。幼儿园活动区域是幼儿园投入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人力与物力为幼儿提供的能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它虽然提高了幼儿活动学习的质量,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如今幼儿园区域活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不全面,不能够满足幼儿兴趣爱好的广泛性,以及材料的投放没有层次感,不能够满足幼儿认知能力的差异性,此外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由于没有接受专业的学习,从而导致指导过程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往往忽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体性,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幼儿园区域活动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教学优势的发挥。
2.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具体策略
2.1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全面性,提升幼儿的参与度
幼儿的爱好与兴趣所涉范围较广,对于幼儿来说,在区域活动中最好的老师就是自身的兴趣,因此为了让幼儿对区域活动充满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就应该在区域中投放尽可能全面的活动材料,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提升幼儿的参与度。此外,在进行全面性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着重选取投放那些简单易操、无毒无害的活动材料,在保证对幼儿全面性的兴趣所涉及的前提下,也要保障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投放材料的可操作性以及安全性。例如,在对区域活动进行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某个区域板块如色彩区域,在幼儿对色彩工具喜好的不同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投入多种多样的色彩工具,如彩色铅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等不同工具,以此来满足幼儿的兴趣点,提升幼儿参与色彩区域活动的积极性。
2.2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层次感,尊重幼儿的差异性
幼儿的身心发育比较特殊,幼儿阶段孩子没有接受到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教学,因此幼儿时期孩子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能力差异化较大,鉴于此教师在进行幼儿区域活动教学材料投放时,应该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感,尊重幼儿认真能力的差异性,此外材料投放的层次感要遵循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的科学规律,对幼儿之间的差异有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层次感材料投放时,应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同主题区域的不同层次,比如对手工区来说,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折纸区域和较难的DIY区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对难易程度不同的区域进行自主选择。第二部分是不同主题区域的不同层次,比如在幼儿学习能力差异性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设置阅读区域、数学区域、英语区域等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区域,以此来尊重幼儿的差异性。
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具体策略
3.1对幼儿活动进行适度提问,有效启迪幼儿思维
幼儿区域活动中幼儿虽是区域活动的主体,但是对区域活动深层次的思考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鉴于幼儿思维的特殊性,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带有启发性的提问,旨在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过程产生思考,有效启迪幼儿思维。教师在进行提问时,问题要简单易懂,在启发幼儿的同时能够帮助幼儿养成学习思考的习惯,此外,在抛出问题后,教师应对幼儿给予适当地鼓励与耐心,激励他们自主寻求问题答案,进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思考意识和发散思维。例如,当幼儿在美术区域进行活动时,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画作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能将你的美术作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大家讲解一下吗?”孩子对画作进行讲解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启发孩子的美术和语言思维,对孩子思考能力和联想能力的提升具有很有效的启迪作用。
3.2对幼儿活动进行仔细观察,合理引导幼儿行为
幼儿的思维比较简单单纯,其想法往往可以通过幼儿活动的行为直接的体现出来,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教师就应该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行为进行仔细的观察,对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与不解给予及时合理的指引,引导幼儿行为朝着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合理的引导意味着教师不能“包办”幼儿区域活动,要在幼儿发挥区域活动主体性的前提下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以此提升幼儿的区域活动体验度,帮助幼儿明确自身进行区域活动的思路与想法。总之仔细观察幼儿活动除了能够合理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外,还能够促进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兴趣点和认知特点有个清晰地了解,便于教师在后续的幼儿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合理教学,进而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全以及学习思维的构建。
结束语:
为了将幼儿区域活动教学方法专业化、科学化,幼儿园就要改善传统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的教育缺陷,努力提升材料投放的全面性与层次感,进而尊重幼儿差异的基础上,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额参与度,教师还应该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适度的提问,能够有效启迪幼儿思维,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幼儿活动行为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合理引导幼儿行为,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体验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幼儿区域活动良性发展,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全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小芳.浅谈教师应如何在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中介入指导[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33-34.
[2]李吉云.幼儿园活动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实践探究[J].家长,2021(08):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