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学
无锡市长安第二中心幼儿园 214174
童话剧表演深受幼儿喜爱。我园借助童话剧内容和形式,依托“发展适宜性”教育理念,探索童话剧特色课程的开发。在此过程中,借助多样化的观察记录,让幼儿在投入童话剧表演及相关的活动中,促进表演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一、随机性观察——充分挖掘幼儿童话表演活动的潜在价值。
随机性观察具有观察自由、观察对象和目的宽泛,记录方式多样、便捷的特点,有利于随时发现教育契机、挖掘潜在教育价值。据此特点,在开展童话剧主题活动中,我们注重对幼儿表演内容和活动行为的随机观察,以便及时观察和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抓住教育契机,形成新的教育策略,帮助幼儿改善表演行为,获得发展。下面分享一则随机性观察案例。
案例描述:下午的表演游戏中,小钰、瑶瑶分别从小箩筐中翻找夹子、发箍等饰物,瑶瑶拿着一个发箍反复几遍,终于戴在了自己头上。小钰翻了一会离开了,走到另一边去拿了一个小帽子戴在了头上,过了半分钟又拿下了帽子,再次去翻找箩筐里的东西。浩浩和小骏一人拿了一个衣架,两人都是把衣架倒拿,一手抓弯钩,一手握住衣架的一端,互相瞄准了对方,嘴里发出“啾啾啾”的声音,像是在模仿打枪。
此次观察后我们进行了反思:从4位幼儿的表现来看,他们并没有真正表演出《小红帽》这个童话故事,可以说他们不会表演。小班年龄特点是直觉行动性思维占主导;其次以无意注意为主,易受外界干扰;另一方面幼儿角色意识不明确。虽然他们对童话剧人物充满了想象,但是没有表演经验。如何改善小班幼儿的这种表演现状呢?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策略的表演指导:
第一,以集体表演为载体,积累表演经验。即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把它表演出来。
第二,以角色表演为抓手,提升个性表现力。当幼儿在集体表演中积累了部分经验后,引导幼儿向分角色表演转变。
第三,以舞台表演为契机,展现多元表现力。充分给每个幼儿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走上舞台,培养幼儿自信、大方的进行表演。关注他们心灵成长的需求,重视他们的参与体验,提升他们童话剧表演的能力。
依据以上几种策略的指导,幼儿的表演有了明显的改变:小钰戴上小红帽,提好小花篮,边唱歌边跟着歌词做动作;瑶瑶包了头巾扮“外婆”斜坐在小椅子上,时不时咳嗽一下,等待大灰狼的到来;浩浩戴好大灰狼头套,举着“狼爪”,一步一步跟在“小红帽”旁边,咧着嘴、龇着牙说:“小红帽,你到哪儿去呀?”……至此,幼儿的表演更加生动了,表现力获得了发展。
二、个案观察——对幼儿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更具针对性。
观察是教师走进幼儿心灵的主要手段,个案观察从观察时间、观察对象、观察目的、观察目标、观察结论和措施等方面记录,所观察的对象更加多样化,观察更具方向性,分析更系统、结论更具科学性。以下以小班阅读区个案观察为例,谈一谈我们的做法。
教师分三天进入阅读区,每次重点观察4名幼儿的游戏情况,每次观察持续10分钟以上,并客观记录所观察到的情况:
第一次观察:
问题描述:有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能朗读、理解故事内容;个别存在不良阅读行为。
归因:阅读新材料、阅读新形式提升幼儿阅读兴趣。
第二次观察:
问题描述:能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会清楚讲述故事内容,部分幼儿愿意尝试画出简单物体进行创造讲述;个别幼儿阅读习惯差,没有涂画创编的意识。
归因: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能根据材料进行创意绘画并表达自己想法;个别阅读习惯不足幼儿缺乏阅读想象。
第三次观察:
问题描述:主动参与阅读活动,认真、坚持阅读图书,3位幼儿根据图书画面讲述了故事主要内容;1位幼儿不能用自己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
归因:有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较好;1位幼儿有较强的观察讲述能力,2位幼儿能在交流中完成故事内容的讲述,1位幼儿性格内向,不会交流与表达。
通过分析评价得出:小班幼儿注意不稳定;阅读认识水平低下,缺乏联想和推理;阅读过程中喜欢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画面;喜欢有重复语言、重复情节、单一单幅的内容;喜欢熟悉的读物。根据以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阅读特点,在小班幼儿的阅读活动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适宜的低幼读物。2、投放新颖的阅读材料。3、开展丰富的阅读形式。通过以上阅读区指导策略的调整,幼儿能大方运用角色语言对话,并多数会用肢体动作表现角色特点,他们的阅读表现力明显提高了。
三、学习故事——让“表演区”游戏更精彩。
学习故事是一种儿童学习评价体系,它主张“每一个儿童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在精彩的“哇”时刻中,每一个幼儿都有闪光点,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自信的学习者。下面以《小红帽》为例分享一则学习故事。
故事的产生:表演区正在表演“小红帽”,我们提供了角色挂牌、头巾、箩筐、吸管、彩纸等材料。一开始4位幼儿就戴上角色牌进行表演,没一会儿表演的兴趣便不浓了,他们分别翻找着其他的服装和饰品进行各自的装扮。荣说:“我来做小红帽。”荣说:“那我就做妈妈吧!大灰狼要男孩子当,唐皓轩,你当大灰狼好不好?”唐说:“好的”。逸说:“我要做猎人,猎人有枪。”荣说:“枪呢?枪在哪儿呢?”逸抓抓头,没说话,唐往服装柜走去。涵说:“我知道,用这个。”跑去拿了一个衣架给逸。接着,《小红帽》的演出开始了:“小红帽”边唱边出场,“妈妈”挥着手喊“小红帽,小红帽——”“大灰狼”跟在后边,挥动着“爪子”……
话题的讨论:游戏结束后,老师请表演区孩子说说“小红帽故事怎么表演呢?”荣讲述了他们表演的《小红帽》故事。听了荣的讲述,加上最近开展的《小红帽》童话剧主题,这个表演话题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他们跃跃欲试都要参加表演。
老师引发讨论:《小红帽》童话剧表演需要做什么?有的说需要点心;有的说需要花篮;有的说需要花;还有的说需要很大的剪刀……第二天的表演区游戏,根据商量好的内容,孩子们开始了“小红帽”的童话剧表演。可是游戏中遇到了问题:1、花篮不会做;2、鲜花太小、太少,装不满花篮;3、剪刀剪不开大灰狼的肚子。
孩子们再一次动起脑筋:荣从家中带了一个放粽子的竹篮子,很漂亮,适合做花篮。彤带来参加创意美术培训的纸花作品,在老师引导下,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完成花篮和鲜花的制作。纸板做的剪刀不能活动,猎人剪大灰狼的肚子动作演不开,在老师帮助下重新将两个纸板重叠并穿在一起,猎人顺利地做出了剪大灰狼肚子的动作,更加真实。
游戏后的思考:一个起初并不完整的童话剧表演,在几个“想法”较为丰富的幼儿的影响下,在老师的支持下,幼儿的游戏想象变得丰富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整体的表演游戏能力也获得了发展。
我们开展“发展适宜性童话剧特色课程的实施和研究”,最终目的都是为幼儿提供发展的途径。而观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幼儿在童话剧活动中的发展水平,通过教师的看、听、想去了解、判断幼儿是否达到应有水平,在思考幼儿的需要中,通过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幼儿童话表演的发展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