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
河北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065506
1.阳朔淮山
阳朔县是中国广西淮山之乡,阳朔淮山种植已有50多年历史,是当地传统特色经济作物和重要土特产品。阳朔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优越的地理环境种植出的淮山以洁白、味道香甜、粉质高、营养好、产量高,外观圆长直条而闻名。 近些年,当地大力支持淮山种植,现淮山种植面积已达数万亩,受到市场一致好评。
2.梅河口冷面
梅河口冷面是吉林省梅河口市特色美食之一,由优质小麦粉和玉米淀粉按一定比例精制而成,具有色泽光润、柔韧滑爽、有嚼劲等特性,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梅河口冷面在当地百姓的餐桌上逐渐流行起来,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而且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吃冷面;据民间流传,过生日这一天吃了细长的冷面,就会长命百岁,命大福大,故梅河口冷面又名"长寿面"。近年来,梅河口冷面迎来高速发展的良好契机;截止2020年梅河口冷面生产厂家近60家,冷面生产总量约25000万袋,预估年产值达8亿元左右,让梅河口冷面成为当地重要的特色经济食品。
3.宁明美腾果
美藤果学名南美油藤,属大戟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最早生长于海拔80~1700m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的原始热带雨林,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种源进入我国云南、广西试验种植,宁明美腾果种植区宁明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纬度较低,且距北部湾较近,受海洋季风调剂,形成终年温度较高,雨量较多,宁明美藤果在此环境下生长果仁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在促进骨骼生长及神经系统发育,美容与抗衰老,改善消化系统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预防糖尿病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作用。2020年,宁明县美腾果的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年产量达10万吨,年收益2亿元左右。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效带动了当地百姓大规模种植美腾果的热情和积极性,宁明美腾果已逐渐成为宁明县优质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已达20万余亩。
4.郁南肉桂
郁南肉桂,又称西江桂,是广东省郁南县重要的林业经济作物之一,种植肉桂历史悠久,原是山中野生植物。自古以来,山区农民就有培育和栽种的历史。据旧《西宁县志》记载,约公元1850年前后(清道光年间),就有张氏开山种植肉桂的描述。民国时期,郁南县开始大量种植肉桂,发展至二十世纪郁南肉桂种植面积已达上万公顷。郁南县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绵长无严冬,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21.4℃,年平均降雨1433毫米,无霜期达355天以上,郁南独特的自然环境不仅非常适合肉桂生长更有利于桂油沉淀,使肉桂芳香浓郁、质量上乘、甜辣适中。2020年,郁南县全县种植肉桂35万亩,形成了集生产、加工、观光于一体的肉桂产业带,全县从事肉桂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15家,相关产业从业人员16万人,预计全年产桂皮5万吨、桂油230多吨,年产值近6亿元。
5.和溪绞股蓝
和溪绞股蓝是我国南部一种古老的中药茶和常饮茶,民间有“不老长寿药草”的别称,功效良多。首次被记载于《救荒本草》中,此书由朱元璋第五子朱棣编撰,收集了可救饥馑的野生植物400余种,逐一绘图说明,被后人誉为“南方人参”的绞股蓝被此书首次收录。据《本草纲目》记载,常用绞股蓝泡水饮,可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偏头痛及睡眠不良。和溪绞股蓝一年可采摘4-5次,连叶带藤一亩采摘量可达1000斤以上,市场价格约为每公斤3元,一亩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为了有效增加经济效益,福建省和溪镇大力推广和溪绞股蓝套种技术,不断增加种植面积,目前全镇花卉苗木的种植户都有套种和溪绞股蓝,加工厂达14家,一年可增加收入1000万元以上。
6.隆尧唐瓜蒌
隆尧唐瓜蒌是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地区的优质中药材,是当地不可多得的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隆尧地区就开始大规模种植,距今已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隆尧唐瓜蒌浑身是宝,全果实入药,名全瓜蒌,有润肺祛痰滑肠散结的作用;果壳称瓜蒌壳或瓜蒌皮,有开胸止咳,利咽通便的作用;种子叫瓜楼籽或瓜蒌仁,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瓜蒌仁压碎去油炒用者为蒌仁霜,作用同蒌仁,滑肠作用舒缓温和;瓜蒌根为天花粉,有清热化痰养胃生津、解毒消肿作用。2020年,隆尧唐瓜蒌的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产量10000吨,并专门成立了隆尧唐瓜蒌研究园,鼓励和带动地方百姓大规模种植和发展隆尧唐瓜蒌。
7.龙江大米
“中国大米看东北,东北大米看龙江”,龙江大米产于黑龙江省龙江县,种植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已有了水稻的初步种植,在清末民初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水稻,20世纪7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有了快速的增长,成为黑龙江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龙江大米以龙江县优质水资源灌溉、肥沃的黑土地滋养、北纬47°的高纬度阳光照耀,颗粒相当饱满,色泽光亮,香味浓郁。龙江大米以其优良的品质获得市场青睐,国人每9碗饭,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的龙江大米,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500.6亿斤,实现“十六连丰”。2021年,龙江大米成为清华大学的“专供”大米,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当地不断加大种植面积,据统计龙江县水稻种植面积达80万亩以上,优质水稻产量在40万吨以上。
8.龙江小米
龙江小米久负盛名,谷子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在1927—1929年间,龙江县谷子的种植面积年均已达到50万亩,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幅员面积6174平方公里,背靠林区,毗邻哈拉海湿地和扎龙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林茂草丰、土壤肥沃、水质洁净、空气新鲜,种植出的龙江小米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硒,铁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具有营养全,香味浓,口感佳,色泽好等特点,是老人,幼儿,孕妇首选的营养佳品。一直以来,龙江小米就受到龙江人们的青睐,同时也一直是人们的主食之一,现龙江小米种植总面积达1227000公顷,实际生产面积为20000公顷,龙江小米年总产量45000吨,已经走出了黑龙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9.龙江沙棘木耳
龙江沙棘木耳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药、可补,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久食不厌,有“素中之荤”之美誉,世界上被称之为“中餐中的黑色瑰宝”。沙棘木耳培育时间久远,最早是在龙江,龙江县属于“三山三岗四平川”的地貌特征,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并具备沙棘黑木耳的技术专利优势,培育出的龙江沙棘木耳口感好,颜色正,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蛋白质及铁、钙、锌、磷等矿物质,尤其以黄铜含量超出普通东北木耳的38倍,龙江原产地沙棘木耳被称为东北木耳的2.0!2014-2018年累计栽培达到2000万袋,黄酮检测结果逐年升高,由最初的3.2mg/100g提升到26mg/100g。
10.西林贡柑
西林贡柑种植历史悠久,相传早在唐代,四会、德庆境内已有贡柑种植。北宋年间(公元960-1127年)于其品质优异而被朝廷列为供皇帝御用的贡品,因而得名贡柑。本世纪初,贡柑被引入西林县种植,西林县属高海拔地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75%,平均海拔800多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全县年均温度19.6℃;年均降雨量11015毫升;年均日照时数1683.8小时。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条件和气候特点,使得西林贡柑以皮薄易剥、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甘甜、沁心润喉、营养丰富等优点闻名遐迩,是全国各贡柑产地中的“高富帅”,是贡柑的高端产品。经过多年打造,西林贡柑的种植面积在2014年底已突破16万亩,贡柑产业也成为西林县第一大产业,西林县已成为国内高海拔地区无公害贡柑生产的主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