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策略探究---以贵阳幼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林俊延
[导读]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不仅是高职院校专业发展与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应国际化社会发展中对高质量运用型人才的需求。
        林俊延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清镇,551400
        摘要: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不仅是高职院校专业发展与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应国际化社会发展中对高质量运用型人才的需求。中澳合作办学对高职院校的市场竞争力、专业课程发展、教师队伍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澳合作 学前教育 国际化
        一、项目实施背景
        1.国际化社会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性更大,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逐步变得更加国际化。在新形式下,职业高校所面临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满足市场与企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我国职业高校不断探索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途径,进一步实现中外联合办学,共享教育资源和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今,为满足国际化社会的需求,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合作方式越来越精密,这已成为目前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式。[1]
        2.多元化教学模式的需求
        根据相关政策文件《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的引导,很多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和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常见的模式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主,引进国外优质的、新颖的教育资源,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中外资源相结合,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培养出一大批当今社会需要的、具有国际素养的人才。[2]近年来,选择高职院校的家长和学生越来越多,社会和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效果认可得到较大提升。
        3.国际化运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国际化理念下运用型人才是指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专业性的职业技能并且能够全面发展,适应国际化市场的需要。[3]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外合办幼儿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它们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这就促使了对职业教育的人才输出要求变得更高,市场需要能够胜任国际化教学的运用型人才,而在职业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既有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又有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国际视野,正好填补国际化运用型人才的需求空白。[4]
        二、项目实施策略
        1.合理的课程资源设置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澳洲昆士兰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中澳班),采用“2+1”办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平台,学制3年,最后1年,学生可选择前往澳洲学习。课程资源由合作双方共同设计开发完成,总课程共计60门,引进外方课程17门,占全部课程的28 %。期间,澳方外教定期到中国校区进行授课,外教授课课时占全部课时的52%。该项目还具备丰富的实习实践资源保障,在校区内设有专业实训楼,设施设备齐全,满足学生日常课堂上的实践需求,不仅如此,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深入一线课堂,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为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保驾护航。
        此外,在该项目课程设置里,特别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定期进行考核评估,为学生今后去到澳洲的学习打好基础。学校秉承“一专多能,技高艺精”的培养原则,让学生在合理的课程资源中,全方位,多元化的进行学习。


        2.较高的学生外语水平
        在项目前期设计中,中澳双方院校意识到参与该项目的学生英语能力需求要远远大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因此,就该项目的特殊性,为保障学生在平时适应高强度的英语提升课程、澳方外教的全英文授课以及顺利到澳洲进行学习,该项目从招生开始,实施方就选择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择优录取。虽然如此,学生的英语程度任是远远不够,所以在成班后,由学校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和外教进行高强度教学。
        3.优质的师资力量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更是职业高校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关键。[5]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企业输送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在高层次的中外联合办学项目中,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就会更加严格,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拥有能够融汇贯通中西方专业知识的能力。例如,本校在组建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队伍的过程中,从专业负责人到授课教师,都对整个队伍的职称、学历、任教经历和科研水平设定相应的要求,并且两次派遣教师到澳洲合作院校进行本专业的学习,了解澳方在学前专业的先进理念与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好的为项目服务,为学生提供融汇了中外教育思想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协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应中外联合办学模式与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4.科学的考核制度
        在中外联合办学项目中,其考核制度应该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评价,并且进行多维度的考核方式,而不仅限于期末的最终成绩,这是培养国际化运用型人才的途径之一。[6]在该项目进行过程中,实行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叠加评价的共同考核制度,增加了很多线下的实践考核形式,实现多方考核主体参与,例如中方学校、澳方学校、实习用人单位以及相关企业,综合评估学生的适应能力与专业发展水平。在平时考核的形式上,任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与任务展示,把小组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其他小组,大家进行内评互评,教师再给予评价与指导,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的合作氛围内,产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加积极性。
        5.多角度的实际调研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与长远发展,合理制定实施策略,项目实施方应及时对参与项目的学生与授课教师教师进行调研,以此得获得实施过程中一手信息,并加以分析总结,不断改进。例如,就学生入学后英语水平的提高方式,对本校该项目学生和授课英语教师进行访谈调研。学生方面,普遍认为澳方提供的BKSB英语测试学习平台对他们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分级测验,通过努力,不断练习,相互激励,从而达到下一个等级,提升英语水平。
        授课教师方面,该项目的英语专业教师“以学促教”,摸索出适合该项目学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1)充足而专业的课时保证。英语教师教授雅思相关的五门专业英语课,全方面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2)中澳双方课程相关联。教师提供的语言学习语料大部分来源于国外学前教育专业内容,如BBC English News等。(3)全英语学习环境。英语教师尽量全英文教学,让学生适应英语交流的习惯。(4)心理辅导。衔接外教课程时,学生出现畏难,挫败等情绪,教师会随时给予鼓励和调整教学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际调研,才能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情况,及时完善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贵阳幼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融合水平,打造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的中澳合作项目。
        文献
[1]李宏铭.TAFF课程评估体系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10):212-214.
[2]张明勇.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模式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
[3]王英哲.国际化理念下职业教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决策与信息,2019(9):72.
[4]李宏铭.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网络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J].林区教学,2019(9):74-75.
[5]王营章、黄瑶、董俊峰、王晓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提升探究[J].工会论坛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 127-128.
[6]杨超.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困境与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19(2):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