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凤琴 张进中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完小 015000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脑包学校 015000
摘要: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课堂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明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和教学程序的合理安排,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理;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成的学习结果和标杆,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航标,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具体、明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和教学程序的合理安排,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更趋于合理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与想法,愿与同仁交流、商榷。
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目标制定的依据,教学目标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势必造成教学的随意性,甚至还会导致教学的重复和混乱,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制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前,首先要精读细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髓,在明确了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基础上,再来确定本单元、章节的教学目标。如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且不会偏离重心。
《新课标》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性目标,它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与运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发展性目标,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合作、交流、共享、表达……虽说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这阶段更强调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对学习方法和价值观的引导。
二、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具体、明了的教学目标。
通常,一篇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如字、词、句、段、篇等语文知识,也有听、说、读、写等能力发展的落实。教师要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要着眼于整体,明确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小学)——子目标(每册、每个单元)——课目标(每一课、每课时),只有理清知识要点、难点和能力训练的主次,做到胸有成竹,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方能根据所定目标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需从以下二个方面着手:
(一)深入解读文本,确定一堂课的着力点。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对课文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其内在的思想感情联系,为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了便利。但同时,这种课文编排方式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整个单元的文章进行通读,把握好它们之间的连接点,然后再对单篇课文进行精读,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深入解读文本是精彩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建立在教师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只有教师自己深入进去,领悟文本内容及形式之间的关系,才能找准目标,带领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进行学习和体验,帮助学生正确领悟主题的深意。
(二)精心取舍目标,凸显教学重点难点。虽然是“主题单元”教学,但是有的同一主题下的几篇文章却常常有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这时教师就要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提炼出文本所要传达的核心教学价值,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取舍,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的着力点。例如,“桥”这一主题单元下有《飞夺泸定桥》和《桥之思》两篇文章,主题虽然是桥,但是通过对两篇文章的研读我们不难发现,“桥”实际上只是一个情感寄托。
教学重点应分别放在对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的歌颂上,引导学生从“有形的桥”中抽象出“无形的桥”,进行开放性讨论。可见,对文章的深入解读是多么重要,而在通常情况下,不同体裁的文章在教学着力点上也有本质的区别。像诗歌、散文等就更侧重情感目标,教师应引领学生感悟文中的价值取向,接受审美熏陶;而科技文、说明文等文章则更在乎的是读者对其表述内容的把握,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学习科学精神。
三、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在教学目标设计前,教师要全面地分析学生,包括他们的认知结构、认知特点、个性特征、家庭背景、语言水平、运用能力等。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保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想完成的、能够完成的。比如《对韵歌》一课在制订识字教学目标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表述为: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四、根据课时划分,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每篇课文的教学有不同的课时安排,多则两、三课时,少则一课时。每个课时有各自的教学任务,每个课时也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制订全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学会分解教学目标,准确制定课时目标。比如《对韵歌》一课可分为两个课时,在准确制订全课教学目标的同时,要仔细考虑课时教学目标,每个课时分别达到什么要求,一定要胸有成竹。根据课时划分,第一课时的目标可以分解为初读课文、朗读课文,了解“单字对”和“双字对”的形式,体会汉语的音韵美,识记会认的生字。第二课时的目标可以分为一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是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这样分课时制订教学目标,明晰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五、把握单元重点,落实训练目标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导语,它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与编写意图,而这也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另一个凭借。我们说,一篇文章,其内涵固然丰厚,语言固然精妙,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固然很多,但哪些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哪些是这一课时要解决的,要训练的,应根据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来定。《触摸春天》所在第五组的导语提示我们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学习课文,感受生命的美好。二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因此,教学目标应锁定在:1.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2.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六、根据教学中的生成,灵活调整教学目标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该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前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制订的,但课堂教学是灵动的,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学情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如《对韵歌》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写字和背诵课文。可是笔者发现,学生对7个会认的字在离开文本后,个别字就不能正确认读,于是灵机一动,调整教学目标,适时复习、巩固会认的生字,使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情,课堂要随学情走,教学目标也要随学情进行调整,这样才会使教学方向更正确,教学方法更灵活,教学效果更理想,才会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总之,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统领下,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在,又兼顾着学生的未来。合理的教学目标使教师的教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能让学生学有所获,读有所悟,练有所得,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参考资料:
[1]王家福.如何确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J].教育界,2019
[2]魏星,杨永彬,倪玲.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