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敏
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区第八中学 052160
摘要:趣味性教学是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趣味教学是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知识、开阔思维,让学生从快乐成长中学习,是一项符合小学生年龄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课堂上实施趣味教学。
关键词:教学方式,趣味教学,实践探析
引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坐端正听课,这种方式并不适合现在的小学生学习。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才会更加适合他们。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所以教师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趣味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的探究进而获取进步。
一、小学语文课堂实施趣味教学法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下,教师是以个人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一上来就直接讲解课文,师生也不相互沟通,导致学生吸收课堂内容效果差。如果教师只是给学生固定传授知识,不在乎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机械的学习,这样不会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选择正确的、适合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是至关紧要的。趣味教学可以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使教师用风趣、轻松的语言方式,将语文知识教授给学生,释放学生天性、启发学生潜能,开拓学生思维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死板生硬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课本字词含义理解模糊、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也会对语文知识不能拓展和深入研究,造成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学生这样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语文成绩也很难有效的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将趣味融入教学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三、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法的实践策略分析
(一)增强课堂导入环节
因为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性格比较活泼,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思维也处于开发阶段,所以需要教师善于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导入的方式,吸引小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提问互助方式,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爱好、身心发展等方面,制定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游戏或者活动,让小学生在“乐”中“学”。教师通过趣味教学实现学生对教学知识全面、系统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发思维,为学好语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统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一课时,教师通过情景导入图片让学生观赏一下春天万物盛开,夏季丽日炎炎,秋季硕果累累,冬季白雪皑皑的景象,欣赏一下四季的美好,然后结合课文说一说四季的特征是什么?说一说“霜”和“雪”的区别。教师可以根据问题分组交流,让学生通过团队探讨这项活动来充分了解课文,学习课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等生字,掌握住延伸课堂内容的连线题型: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二)增强师生互相交流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课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自制力也不是很好。所以教师需要通过师生互动来调动语文课堂氛围,教师应该淡化自己角色意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需要多为学生设计学习游戏,使每个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趣味性课堂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统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猜字谜》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小礼物,引导学生猜谜,谁先答对可以得到神秘的礼品。教师可以在教授完课文后,拓展延伸新的猜谜语:1.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打一字)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学生们纷纷举手猜谜,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猜谜的方式对学习本课的生字加深印象。这种趣味教学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会主动学习,勇于表达实现教师在语文课堂教授语文知识的目的。
(三)站在学生角度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明确教学目标,在融合趣味性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的角度将雷锋光荣事迹导入到课文中进行理解,了解课文中“小朋友们为什找雷锋叔叔”,“为什么要尊敬雷锋叔叔”。同时教师明确课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揭示课文中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中告别传统教学方式,用趣味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师生有了共同兴趣和话题后学生会更加的喜欢教师,因此会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目的,同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思考,提升学生知识获取、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舒婷,彭海林.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9(05):220-221.
[2]黄惠珍. 以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从小学语文教学“多朗读、多动手”视角解读语文实践活动[J]. 亚太教育,2019(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