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积粮
江西省乐平市界首中学 333316
摘要:古诗文中包含着很多的传统文化,要想做好初中语文的教学,离不开对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分析与教学。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对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分析与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分析
其实,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可以说是该国家一路走来的一些见证。中国的文化也是如此,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五千年了,他的传统文化相对于别的国家来说,更加丰富一点。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中也非常的有地位。不管是我们可以用手触碰到的工艺品还是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传统文化艺术,都是传承了几千年甚至更久的传统文化。因此,笔者觉得非常有必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添加到初中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去。因为,语言是用来描述的,初中的语文课程应该包含很多种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美丽童话,和传统文化等等。因此,笔者将会在下文中详细的介绍一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例子。
1初中古诗文中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
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之前的情况和当时我们国家的一些风土人情,这些东西其实是很宝贵的,就好像是一个人的宝贵童年。比如,在《论语》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该古诗词,来介绍每一段话中蕴含的道理,向学生们展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伟大思想。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寻找一些相关孔子儒家经典故事的视频,播放给初中生看。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语文教师可以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看看学生们有没有记牢这些知识。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记忆,如果有的话,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论语每句话的记忆。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回家后继续寻找有关论语的知识和材料,然后第二天在语文课堂上互相分享自己找到的知识,相对于语文教师自己一个人在讲台上将自己找到的材料呈现给大家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每一位同学的课堂参与度,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去,都能很好的去了解和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
2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分析
2.1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分析
古诗文是我国的非物质遗产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古诗文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很多国外都开设了孔子学院等等。
古代的诗人们非常的多,而且古代人一般都喜欢利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由于诗歌的字数比较少,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低,所以在很多学生看来,初中古诗词的学习很难,不愿意去学习古诗词。古代诗词是古代文化组成的一部分,它是古代文明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古诗词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学习古代诗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古代诗词语言细腻简洁,通过反复阅读,才能真正欣赏诗词背后的文化。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中,要尽量做到细致一点,对每一句诗词都要展开来讲,包括其中每一个字词的意思和每一句诗词的感情。例如《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出了宇宙的广阔,以及曹操本人的雄心壮志。再比如说,苏轼和辛弃疾的词经常让人感到庄严和豪放,王维和李清照的诗则擅长表达气质的典雅,使人感到快乐或凄美。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比如借助多媒体,提前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古诗词视频,在课上播放,相对于文字的讲述,视频的形式更容易让初中生们理解。语文教师还可以针对比较有特色的古诗文,进行单独的讲解,让学生对我国古诗文的了解更加清楚一点。待初中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后,教师可以就该诗词展开一些传统文化知识的拓展。
2.2如何做好古诗文阅读中传统文化的传递
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教师学生的相互配合,教师需要更好的制定良好的教学方案。例如老师学生共同阅读一篇古诗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师生感情,还能更深层次的了解书的内容和旨意。此外还需要教师根深于教材,毕竟学生需要充分的学习教材之后再课外拓展。此次,兴趣也是阅读的导向,培养学生的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也十分重要,主动阅读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的质量和速度。初中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时刻,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正确的阅读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分享等等。在教学期间,老师可推荐一些优秀的古诗文,选取吸引眼球的部分来博取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古诗文的阅读质量。如此,孩子们便能有更好的语文素养,也就更愿意去自己主动的去学习语文中的传统文化。
3结束语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之一。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相关语文教师要更多的开展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堂,不断的为学生讲解我们的优秀文化,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吴荣永.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2]杜珍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5(68).
[3]白丽娜.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