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张巧珍
[导读]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培养我国孩子的想象力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张巧珍
        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晋掌小学校
        摘要: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培养我国孩子的想象力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文章着重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创新和创造成了教育的重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进步,也是从小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措施。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想象力天马行空的阶段,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激发想象力
        受到年龄的影响,低年级的学生多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比如,教学《曹冲称象》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同学们,如果让你们去称一头大象,你们会采用哪些比较有用的方法呢?”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称重?曹冲的想法在现今社会是否可行?是否可以借助新出现的技术来进行称重?比大象更大的动物一般是如何称重的呢?从而引发他们的联想与想象,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再如,教学《红马的故事》这一节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同学们,假如我们这一节课是美术课,老师想让你们自由作画,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你们会画一些什么东西呢?”学生可能会画一些小人物,会画一些花草树木或者动植物等。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学生画完之后,教师揭示教学主题,并对学生的画作进行一定的评价,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教学的顺利展开。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并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特性等,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相应的教学情景中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进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二、展开想象力
        想象力的培养是推动小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从课文的内涵与深意出发,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教材中的核心思想和重要段落,启发学生并展开想象。例如,在“落花生”教学中,首先可以提出问题:“花生可贵的地方在哪里?”有些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认识到花生虽然“矮矮的长在地上”,但它无声无息孕育着果实,默默向人类贡献自己的果实,不需要别人的赞美,有着不求虚名的可贵精神;然后进一步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用落花生作为笔名,又为什么将落花生作为文章标题?”有些学生认为父亲的教导让他对落花生印象深刻,所以将落花生作为文章标题,有些学生认为作者希望按照父亲的教导那样踏踏实实做人,因此将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

通过对问题的探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文章和作者身上学习花生的品质。文章虽然看起来是在写花生,但其实是父亲在教导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同样的表现手法以松柏、荷花、春蚕等为主题写一篇类似的短文,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发挥想象力
        小学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也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样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而精彩的想象与推理,给学生创设说话训练的多维空间。例如,在学习《三个儿子》一文时,结尾说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学生都感到很奇怪,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老爷爷这样说的原因弄明白。有的说:“因为老爷爷不喜欢只顾自已,不爱父母的孩子。”有的说:“因为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孩子帮妈妈拎水桶,另外两个只顾着翻跟斗、唱歌。”有的说:“只顾自已,而不孝顺父母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学生各已见,想象丰富,接着我又借势利导:“你喜欢哪个孩子?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举起小手说:“我帮爸爸抬煤气。”“我帮妈妈做饭、洗衣服。”“我帮妈妈、爸爸捶背。”“我努力学习,不用爸爸、妈妈操心。”……可见,通过想象,不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四、训练想象力
        想象力是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现象力,学生才能对现有的一些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才能更好地完善整个写作过程,让自己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图片,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思维比较活跃的阶段,有的时候他们会想到一些成年人想不到的答案,这也是他们思想活跃的表现。对于一个问题来说,很多时候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会不一样。比如说,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这个图片,尽可能多的进行联想。比如说,鸡蛋、眼镜片、灯罩、镜子、气球、等等,通过这些合理的联想,可以有效打破思维的局限,帮助学生拓展新的思维。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很多都需要作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写作文也一样。比如说,在经历一次学校打预防针的事件,所有的学生排着队去打,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由于生活和实践经历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如打完的学生,就会比较得意,看着别人打,还没有开始打的学生就会比较害怕,这些都是不同的心理反应。学生在对这个场景进行描写的时候,就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从不同人物的不同立场出发去思考,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
        总之,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我们要来源于生活,走到课文中来,学习汉语知识,再从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运用语文,提升能力。这样,我们的语文才会被学生所喜欢,才能植根于生活的肥沃土壤中,茁壮成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江西教育,2021(12):49.
[2]王晶晶.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N]. 江苏教育报,2021-04-07(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